音乐舞蹈

作者: 周伟洲 丁景泰

    筝 亦称秦筝、古筝。弹拉类板箱型弹弦乐器。此词最早出现于《史记·李斯列传》的《谏逐客书》。实物则最早见于十余处出土的春秋战国文物。其系由瑟衍变来,比瑟弦数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亦不同,一般为12或13弦。因其共鸣效果较好,音量较大,音色亦美,而为各朝代、各地区、各民族长期使用至今。敦煌壁画中,从北周至元代均见其图形,最早见于莫高窟297窟和298窟,仅莫高窟就有86个窟绘制了176件筝的图形,但未见有瑟。看来敦煌壁画乐器的选用,是与当时社会音乐风尚有关。瑟在汉之后已为民间逐渐淘汰,仅见于文献叙述。瑟为雅乐,古筝属民间俗乐,因之用筝较多。在敦煌壁画乐队中,大多数筝的描绘十分具体:柱码、岳山、筝足、弦的排列及弧形琴体,甚至板面未经漆饰的木纹,都绘出,与今日的筝基本相似。可见唐时,筝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也有绘制简略,只具轮廓者,甚至仅给一长方形框架,略呈弧形,来表示其形象。演奏形式,还是踞坐,置于腿上,平放或斜放均有。

丝绸之路大辞典/周伟洲 丁景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