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

陶铃

作者: 周伟洲 丁景泰

    陶铃 古乐器。沿甘肃古丝绸之路各地多有出土,如庄浪、临洮、秦安、渭源、通渭、甘谷等县。大部分为椭圆形,直径90毫米,高50毫米,上下左右各有一直径8毫米的小圆孔,从孔内看,内装3颗等大的陶丸。其器为细泥红陶,以圆孔为中心,由篦点纹刻画组成道道圆形纹饰,手持摇动,可发清脆声响。另有东乡县百合乡发现的齐家文化型陶铃,一侧有一手柄,内有白石子五粒,手持柄摇动发音。其中最罕见的一种是渭源蒲川乡团结村灰堆山遗址出土的红陶铃,属齐家文化青铜器时代,高125毫米,一头直径104毫米,呈喇叭状,另一头130毫米,呈碗状,中间有40毫米粗、40毫米长的筒体将两头有机连接,筒体与喇叭体相通为一空心体,内装3粒陶丸,约10毫米。碗体为一空心独体,其下部与筒体连接,但不相通。简体中下部有一与背壁相通的圆孔,直径5毫米,可能为发音孔。用手握简体上下翻转摇动可发声,陶丸击喇叭状部音色浑厚、圆润;击碗状部时则出现清脆悦耳的沙沙声。现藏渭源县文化馆。

丝绸之路大辞典/周伟洲 丁景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