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

药叉乐伎

作者: 周伟洲 丁景泰

    药叉乐伎 伎乐天之一。药叉,也称夜叉或阅叉。根据佛经,它是天龙八部之一,是北方天王毗沙门的眷属,佛国世界里的护法神。据说它能啖鬼,勇健凶残,但地位卑微,形态丑陋。壁画中有时也有它们跳舞、作乐的场景。这种药叉乐舞主要源于汉魏之后的乐舞百戏,出自“角抵杂技”,从历代出土的说唱俑、杂技俑可见端倪。这一切反映到石窟壁画中,成为一种颇具乐舞特色的艺术形象。其所处位置在洞窟壁的最下层,与壁上端的天宫乐伎上下呼应对称。其构图为一横列,不似天宫乐伎有格界,色彩多为土红、灰褐,或两种间隔对比。多以舞蹈动态为主,也有手持乐器,边跳边奏者,所用乐器常见为鼓类,有时也见横笛、排箫、琵琶等。其造型特点是,身体短粗,光头赤上身,穿短裤,赤足,半蹲若侏儒,个别为兽头人身,手势变化丰富,显示了剽悍、粗犷、夸张的形象动态。

丝绸之路大辞典/周伟洲 丁景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