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

礼佛乐队乐伎

作者: 周伟洲 丁景泰

    礼佛乐队乐伎 伎乐天之一。经变画中,说法图是各种经变的主体画,除少数几种经变不画乐伎外,基本上每幅都有乐舞场面,称为礼佛乐队乐伎。它比较具体和生动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社会上乐队的组合面貌。由于说法图之画幅大小不等,绘制工拙不同,礼佛乐队的规模、阵容及乐伎、舞伎数量各异。通常画于全幅说法图的中心下方。画工对此经营布置极具匠心,每幅都有创造性构图意识,但逐渐形成为固定程式。在壁画中,此乐队可分大、中、小三种规模。大的乐队每侧有八人以上,中型的每侧六至八人,小型的为二至4人。一般呈对称形式,左右对称排列,中间为舞伎表演。舞伎有一、二或四人不等,除手持彩巾外,也有持乐器,如琵琶、腰鼓舞蹈。经变画中礼佛乐队,最早见之于隋代(如423、390窟)。初唐没有大型乐队出现。如莫高窟220窟“药师经变”乐队,共绘乐伎28人,中间舞伎4人,为莫高窟最大的一组乐队。而其乐器绘制精细,品种繁多。说法图中,一般只有一铺乐队,也有大型经变说法图,有绘两铺、三铺乐队的情况。说法图中,乐器的配置,一般均是依据画工的构图需要,任意而成,多为各种乐器只画一件,很难从中看出音乐的依据。只不过是美术作品,象征意义而已。

丝绸之路大辞典/周伟洲 丁景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