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

文学全文图书 文学参考书目

玄奘传略(3)

作者:玄奘








 
  阿弥陀经变图 唐代
  佛教进入中土后,与儒道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文化。魏晋时各国的统治者都推崇佛教,佛教在民众中也非常盛行,人们被佛教所构筑的理想境界所吸引,形成经常烧香拜神、祈福消灾的习俗,以求累积现世的功德,谋得来世的幸福。可以说,佛教在中国已演变成世俗化的信仰。图为唐代的阿弥陀经变图,其上描绘了对佛的礼拜。
  药师经变图·舞乐壁画 盛唐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经魏晋上层人士的推广,佛曲在唐朝十分流行。当玄奘拜见戒日王时,国王曾向他打听中国的《秦王破阵乐》和秦王的事。不过两国互有影响,如《唐会要》记载,《霓裳羽衣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的。
  菩提叶上的礼佛图
  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大体是顺利的,其人生高低贵贱与生俱来的观点为中国统治阶层所欣赏,其善恶有因果、生命有轮回又解决了普通人的精神问题。
  《西游记》图册
  从627年到645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只身到天竺游学,完成了一次轰动一时的传奇式长征。玄奘生前饱受赞誉,许多年后甚至被极大地神化,他的弟子慧立著、彦悰笺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更为他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但实际上,玄奘回国的第二年便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此书内容极其写实。
  思维菩萨铜像 唐代
  这尊思维菩萨造像姿态优美,神态恬静,结构精准,雕塑手法简洁,为唐代以前的登峰造极之作,给人以美妙绝伦的艺术感染力。思维菩萨的形象为中国所创造,南北朝时期盛行,唐代之后销声匿迹。
  玄奘译经图
  645年,玄奘返抵长安,开始在长安弘福寺译经,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646年,由玄奘口述,辩机持笔完成《大唐西域记》,嗣又奉敕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于印度。660年,玄奘始译多达600卷的《大般若经》,于663年完成。此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664年,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大师义净去印度 佚名 壁画
  继法显、玄奘西行求法后,中国佛教大师义净仰慕二人的高风,于咸亨二年(671年)搭波斯船从广州出发,从海路赴印度。他先后周游三十余国,历时二十五年,于695年回国,共带回经书四百部。归国后,他在洛阳译经十二年,译经二百三十卷,撰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很多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大唐西域记》书影
  玄奘回长安后,与弟子合作编写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这本书记载了南亚和中亚一百多个古国的历史、地理、交通、物产、风俗、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是研究中西交通史以及南亚和中亚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更是他在取经路上的那颗孤独心灵俯瞰尘世的记录。图为《大唐西域记》书影及序。
  观世音菩萨毗沙门天王像 佚名 绢本设色 五代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在盛唐达到了顶峰。皇帝的支持,玄奘的努力,使佛经翻译盛况空前,而宗派及宗派理论的刷新,也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以后,佛教便开始了和中国传统思想的渗透、融通,提倡佛儒一贯、佛道一贯。内部各宗派也开始了渗透、融通,提倡显密圆融,禅净圆通,禅教一致。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就处在这种渗透的实践中,乘着唐代高峰的余势继续向前发展。图为五代绢画,那时的佛画家们,运丹青于尺幅,操刀笔于枣梨,在唐奠定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难以数计的、美轮美奂的佛教艺术品。

大唐西域记/玄奘(唐).—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