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中国的谷子和高粱与丝绸之路

作者: (法)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


  古代的各种种植业都至少取决于一种粮食作物。晚期的主要种植业都是同时从多种作物中继承而来的。据我的研究来看,小麦曾是法老王的面包,大麦是埃伊莱姆人和苏美尔人的面包,玉米是墨西哥人的面包,黑麦(seigle,在波斯文中叫djavdar,在阿拉伯文中叫sult或shaylem,在克尔特语中叫secal,在德语中叫roggen)是中欧色雷斯人的面包。荞麦是茶叶(波兰文中叫tarka,在林耐氏的分类法中叫tatarium,生长在西伯利亚和俄罗斯中部,处于野生状态)之路沿途居民的面包,它于14世纪随蒙古人和鞑靼人而传到了欧洲。大米则是东南亚(蛮子地区、中世纪的印度尼西亚)的“面包”。古印度如同阿契美尼德人和伊莱姆人一样而拥有大麦或青稞。
  据我认为,谷子和高粱是古代中国大陆上的农作物,通过丝绸之路而先传至波斯,后传到罗马。在罗马,仅仅在儒略·恺撒执政时期才知道了这种作物。罗马人称谷子为milium,因为其安息名称为(h)arzen,也就是hozaran(千粒)。其阿拉伯文名称为dokhn、dourra beyda和modjadj。其德文名字hirze来自阿萨息斯(安息)或亚美尼亚名字herzen和erzen(hezaran和milium)。至于高粱,其名sorghum来自一个伊朗语词sorkh-crzen,意为“红谷”,它是波斯文gavets〔来自gav(大的),如同gav-thah、gav-sendouq等和(h)erz组成〕的同义词。由此而产生了阿拉伯文中的djawets。黍为dokhn,剌芹为qirsa’nah,木薯为menyhewt。希腊—罗马人很早以来就知道了谷子和高粱。如果说美索不达米亚人或法老王时代的人在希腊—罗马人之前就知道了这些作物,但众所周知的是谷子和高粱于儒略·恺撒之前还是地中海地区的新作物,事实证明它们是通过丝绸之路而从中国传去的。
  波斯文中的erzan一词(轻的、便宜的)与gheran(重的、昂贵的)似乎就相当于erzen(谷子)。同样,动词erziden和词根arzu(胃口、欲望)的情况也如此,由此而产生了一个词组arzu pukhten(arzu意为“煮”),其词义为“想往”、“渴望”。herzeh(轻的)或herzeghi(轻)的情况也如此,alef herzeh或alef kher。是指普通的和没有价值的草。词组aerzani-feravani是指丰富的食物,它与gherani(饥荒)是相对立的。
  波斯文词语证实小米和高粱成了丝绸之路上普通民众的食物之基础。这些作物一方面传到了萨尔马特人中,后又传至斯拉夫人中(今天在卡恩滕,这是普通的食物)和北非。安达鲁斯人仅以此为食!古斯古斯(北非一种用米粉加作料制成的菜)同样也传到了西苏丹和几内亚诸民族中了。
  随同谷子和高粱一起外传的还有中国人的“封建文化”和村社制度〔在北非叫djéma'a,在俄罗斯叫miro,在日耳曼叫Allemenden,由此而产生了Allemand(德意志的)一词,专指“村社的人”〕。
  在中世纪,小麦和大麦也种植于“古代文明”的某些地带。我们发现,为了种植谷子和高粱,既不需要耕地,也不需要肥料,只有一把小铲就足够了。它们同时也不需要辽阔的耕地面积,只要有一小块地就够了。此外,这是一种夏季的作物,而且也很强壮。它仅占地七至八周,基本如同玉米一样。它只需要很少点种子,其果实很有营养,甚至很难消化。总而言之,这是封建社会和其安全有限的时代中的理想农作物。

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法)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