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中国的谷子和水稻的种植与丝绸之路

作者: (法)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


  水稻不会生长在北纬46°以北。它需要相当酷热的气候——29℃和很大的湿度。在意大利,其生长期为六个月,即从4月直到9月底。该作物几乎在整个这段时间内都应泡在0.60米深的半滞流水中。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条件只存在于南亚,因而也包括华南。
  诗人霍拉赛(公元前65~公元8年)曾讲到过水稻(在希腊文和拉丁文中均作oryza)。这就证明某些罗马人当时就了解了水稻,无疑是作为一种外国的药而了解它的。在地中海地区,当时的人尚既不懂种植水稻,又不知道它可以食用。有一个故事说亚历山大的战友们在波斯和印度发现了水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令人置疑的。大家认为希腊文oriza(水稻)一词系通过假想中的伊朗文briz而自梵文Vrihi派生而来。然而,我记得在帕拉维语中读到过gurindj一词,它可以使人假设性地认为是vrinz一词,它可能就是希腊文oryza的原形。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肯定是阿拉伯人把种植水稻的方法传到了西西里和西班牙。意大利早在1530年就已经收获水稻了。这就使人怀疑它是从土耳其、埃及,也可能是从吉兰(里海的西南)传入那里的,热那亚人要前往那里寻求丝绸。
  我们很难断定中东和西方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是否就已经知道了水稻。《阿吠陀》中的人未讲过水稻,所谓的“梵文”词vrihi可能起源于印度—斯基泰文。对此也如同对于其他多种起源于西南亚的物产一样,印度可能是于公元初年前后通过陆路和海路而获得的。印度和印度河文明中最古老的农作物可能是大麦(青稞),与埃拉姆和苏马尔地区的农作物一样。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代懂得种植水稻的呢?
  在中国史前考古遗址从事的发掘证明中国从石器时代(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起就存在有谷子(千粒粟)了。大家认为在那里已发现了新石器末期所存在的谷子。
  但我们可以肯定,在商代(公元前1520~前1030年,因而也就是在纪元之前的第二个千年纪),或者更有把握地说是在周代(公元前1030~前722年),水稻同样也为人所非常熟悉了。商代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当时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也出现了车辆、陶器制造者们的陶轮以及小麦(?)。
  在中国石器时代的发掘遗址中经常出土陶制炊具。这是两种用于蒸已脱皮的小米的陶罐,具有三只脚的陶器叫鬲。这既是一个鼎,又是一个做饭或做汤的锅。它可能是在商代又被仿造过。放在鬲(三脚锅)上面的陶器叫做甑,其底部打有洞,如同漏斗一般,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提前泡好的小米放进带漏洞的底部。鬲中用温火煮菜汤或肉汁的蒸气通过漏斗的小洞而上升,使小米膨胀并慢慢地蒸熟。这种炊具也随着小米而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马格里布非洲,那里所有的人都用它来煮“塔津”和古斯古斯。巴黎工业家们于今天仍仿造北非的这种炊具,但使用了搪瓷铁或铝。阿尔及利亚人现在尚可以在巴黎买到这种炊具,完全如同他们在传来的第一批香料中发现小米粉一样。在中国。同一炊具一直用于煮大米。做未洗或未去淀粉的杂烩饭,在波斯叫做“凯特”。
  然而,商代的文明被李约瑟视为多种文化的结合,其中包括埃伯哈德所说的粤文化(此名并不太古老),即一种与“印度尼西亚”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的文化,也就是海洋和江河文化,使用了远途船、战船、乡间房舍,拥有赛船(以及后来的龙船节)、龙的神话、崇拜蛇、神山、对狗施行的巫术、青铜鼓(求雨用)等。粗糙的弓弩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这种文化的人都文身和穿树皮。他们结绳计数。他们为了耕耘而烧毁了草原森林,于春秋两季举行订婚礼(李约瑟根据葛兰言书而引证了这一特点。这肯定是葛兰言造成的错误,因为在“印度尼西亚”地区仅有一个雨季)。最后,在稻田里种植水稻、灌溉、在山坡上修种水稻的梯田、驯养水牛、使用竹子和漆树,这一切均出自这种文化。
  我赞同埃伯哈德与李约瑟的观点,但并不在那些无聊的细节上也亦步亦趋。我承认这种文化的存在,我在其他地方已称之为“华南文化”,现在我决定称之为“水稻文化”。它可能从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纪时就已经作为一种史前文化而存在了,但它很可能是仅仅在中世纪的中期才成为一种有史料可供稽查的文化。

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法)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