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谈一点感想,今天很高兴来参加“四丝”研讨会。一是我们依然很敬仰西北大学的实力和西北大学雄厚的历史积淀,在很久以前西大就已经有一批学者在致力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发展;二是我们很敬仰大唐西市的睿智和敏锐,在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当了排头兵,助推着政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向前推进;三是要感谢中国国际商会对陕西和西安的厚爱,张伟会长曾多次到我们陕西来推进我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想给今天所有参加会议的人谈谈我的一个观点,无论我们陕西、还是西安做丝绸之路的任何战略和项目,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项目,或者说是一个区域项目。我们的项目将来都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鉴于此,我认为研讨的“四丝”最关键的有四点:一是项目的模式设计;二是项目的路径选择;三是项目的运营管理;四是项目的重要支撑。
第一,项目的模式设计。做任何项目,首先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模式设计,不是想起来一个项目就能干成这个项目。所以,这里面就有项目的定位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四个项目的模式选择一定要采取多元化合作的模式。光凭我们自己想、自己做,光凭大唐西市这样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来做是很不容易的,是要多方参与配合和支持才能成功的。
第二,项目的路径选择。我们一定要选择能够支撑这个项目和与这个项目息息相关的产业链。我们西安国际港务区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没有放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追求,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是国家战略,更是我们的梦想。2008年,我们和市发改委一起做过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的研究;更重要的是2011年9月24日,我们举办了“重走丝绸之路——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我们的铁路代表团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16天到达荷兰鹿特丹,我们的公路代表团,走了77天,1.6万公里,走了9个国家、29座城市,也到达了鹿特丹。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推介我们西安、陕西和中国,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沿线的商贸物流环境,就如何来支撑西安国际港务区未来对大通道建设的一些基本需求进行了调研。所以,我们认为路径选择是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产业链路径。
第三,项目的运营管理。因为运营管理和下一步的实施息息相关。最近,我们国家和陕西省、西安市一直在致力于大通道建设,就是丝绸之路铁路通道的建设。我们走了这条路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条通而不畅的大通道。因为铁路的轨距都不一样,货物要进行换装,路上有很多的灰色通关……所以,在这里面我们一定要选择好项目,要注意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和依托。比如,去年我们向中亚哈萨克斯坦发出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现在每月是两班,下半年是每月三班。依托“长安号”,我们才能把经过“西安港”的货物和国际贸易支撑起来。更重要的是在经营管理方面,包括这里要做的网上丝绸之路,与国际港务区的工作很契合。我和吕建中主席对接过,我们做网上丝绸之路,依托的是园区内的陕西省物联网应用产业园和引进的项目,比如:京东商城、唯品会、中国邮政、UPS等这些国内外知名物联网企业。我们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既是我们丝绸之路的起点,更重要的是我们与世界实现了零距离。所有这些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大通道来做支撑。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运营跟陕西目前采取的战略息息相关,就是西安自贸(园)区的建设,陕西省政府已经将建设西安自贸(园)区的申请报到了国务院,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我们还要积极地推进这项工作。要用我们的项目来支撑自贸区的申报,将来再用自贸区来推动我们的建设。
第四,项目的重要支撑。除了现有环境和基础设施,包括软硬件环境的支撑,更重要的支撑是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在座的诸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者,我们是真正的主人。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作者简介:强晓安,男,汉族,1964年4月生,西安市长安区人,中共党员。1982年10月参加工作,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经济学博士,审计师、注册审计师。历任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区)计划局局长,西安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西安市经营城市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8月25日,强晓安被西安市人民政府任命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正局级)。2009年7月8日起,任中共西安国际港务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2011年6月27日起,任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