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辑录

丝路商贸

作者: 苏杨





  构筑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研究
  建设西安内陆自贸区试验区,构筑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与能源中心,深度融合西安与世界贸易互通新目标,最终形成中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到大唐盛世,丝路走到了一个新顶点,盛唐时的长安城成了今天世界各国倾力打造的中央商务区CBD。
  打造城市商贸CBD,构筑现代城市区域发展新高地。西安今天不断更新与建设中的大商贸、大物流,有力地促进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长安城,曾诞生过影响世界商贸的两个顶级的商务区CBD——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就让我们走进精美的历史画卷,细细品味丝路起点的魅力。
  一、丝路起点繁华物流贸易寻踪
  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各占南北两坊之地,平面形制均为南北略长、东西略短规则的纵长方形。“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据《长安志》载:“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邸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京……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由此可见,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这些外国的客商主要卖出香料、药材,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
  在西市,前店铺后作坊多为胡商所开,从达官贵人筹集资金的钱柜到专卖钱绳的商贩,包容了220行。胡商多经营珠宝、香料、药材、丝绸,兼营借贷,也有经营酒肆和旅店的,他们中有不少人因经商致富。历史上也流传着不少有关胡商的记载,如西市一名胡商曾以十万贯钱,从西明寺僧人手中购得武则天钦赐的清泥珠珠宝。还有胡商欲从平康坊菩提寺僧人手中花一千万购买宝骨等等。可见当时客居长安的胡商们在西市的商贸经营中获利不少,也足见当时西市商贸区域的成熟。
  随着西市的不断发展,到了唐朝中期,在西市经商的胡商有了明显增加。公元779年7月前,在长安常住的胡商就达到了数千人之多,胡商、胡人、胡店,久而久之,长安城里的“胡风、胡俗”也就随之在汉人中流传开来,穿胡服、欣赏胡人艺术文化等也成了长安城里汉人的时尚,其中有许多西域姑娘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尤其成了少年郎的光顾之地,因此也就有了李白的“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

建设丝路新起点 筑梦西安新未来: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研究/苏杨主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