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对外贸易变动趋势分析
中国自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对外贸易活动异常活跃。进出口总值从2000年的39273.2亿元,历经十三年的时间,猛增至2013年的258267亿元。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及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和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稳步提高的发展态势。表3-1详细比较了自2002年以来世界和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两者都表现出了较一致的上升态势,其拐点出现的时间位置也很接近。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度持续上升,在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跌至44.19%,之后几年又持续稳中有升。这种变化态势也与世界经济走势吻合。世界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9年同样出现下跌态势至43.68%,之后又稳步上升。
(二)陕西外贸发展综合评价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西南五省市区和西北四省区将在新的层面上开展对外贸易。作为“丝路”建设起点的陕西,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抢占先发地位,需要对陕西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做出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
1.总量分析
根据《陕西统计年鉴》,2012年陕西进出口总值达到147.99亿美元,是2000年21.4亿美元的6.9倍。其中,出口总值86.52亿美元,是2000年13.10亿美元的6.6倍;进口总值61.47亿美元,是2000年8.30亿美元的7.4倍。
本文选取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疆五省市区与陕西作对比,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期,该五省区进出口总值分别是2000年的16.4倍、18.8倍、8.8倍、11.5倍、10.1倍。
为了进一步说明省际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选取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一指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分别计算了2000-2012年该6省区13年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如图3-1所示。
不难看出,陕西在进出口总值增长的同时,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下降态势。即从2000年的9.82%经过7年的平稳过渡,也就是在2008年出现显著下跌至7.91%,之后4年仍然没有回升迹象,于2012年出现了谷底6.46%。综观其他五省区,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2年,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各自增长至15.65%、12.86%、14.28%,而其在2000年仅为5.25%、7.68%、8.21%。尤其是重庆和新疆最为显著,分别从2000年的9.30%和13.74%,增长到2012年的29.31%和21.28%。
2.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商品结构分析,就是对商品贸易进行长期连续不间断的数据观察,以发现出口贸易的潜在问题和未来变动趋势。针对陕西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的商品出口进行了分类整理,其结果如图3-2所示。
结果发现,陕西商品出口中90%左右为工矿产品类商品,而农副产品通常不超过11%。在工矿产品中有四大类产品表现较为突出,包括纺织品、五金矿产、化工医药和机械产品。前两者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尤其是纺织品,从2000年的19.33%猛跌至2011年的4.73%;五金矿产从2000年的20.56%跌至2011年的18.02%。化工医药和机械产品则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尤其是机械产品,从2000年的27.14%大幅上升至2011年的54.80%,占据出口市场半壁江山;化工医药则从2000年的6.91%稳增到2011年的10.11%。
3.贸易方式分析
外贸增长方式不仅关系着外贸规模的大小,还影响着外贸增长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因此,笔者依据《陕西统计年鉴(2001~2012)》提供的基础数据,按照不同贸易方式对陕西2000年到2011年进口出口商品数据重新做了整理(详见表3-2)。统计发现,一般贸易仍占主导地位,但逐年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79.76%下降到2011年的62.45%;与此同时,加工贸易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14.56%增至2011年的27.85%。
4.贸易市场分析
为了分析外贸市场的分散性,更好地对外贸市场结构做出客观判断,笔者选取近三年陕西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以及进口总值前十位的国家(地区)进行集中度分析。比较发现,陕西外贸市场集中度较高。2009年进出口总值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占据了总进出口额的56.68%,出口前十和进口前十分别占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55.96%和69.85%。2010年,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进出口前十、出口前十和进口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占总进出口额、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62.92%、56.63%和78.41%。其中,进口比重较2009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出口市场的集中在2011年继续得以强化,这三项指标分别达到62.70%、52.58%和75.36%,主要进出口国家(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度、荷兰、澳大利亚、韩国和香港、台湾。
(三)陕西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陕西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长足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进出口规模较小,总量不大
陕西对外贸易规模的相对值小且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与全国外贸平均水平相比,陕西省外贸总额仍旧相距甚远。多年来陕西省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一直较小,从2000年的0.45%一直持续走低,多年来不超过0.40%的水平,另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陕西外贸总额仅占全国外贸总额的0.48%。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和新疆相比,分别是陕西的3.6倍、4倍、1.42倍、1.99倍和1.7倍。
2.商品出口结构不尽合理
通过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陕西商品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在纺织品类产品占比下跌的同时,轻工业并没有出现上涨势头。五金矿产类产品虽有稍微下降,但下降幅度十多年来也不超过2%,说明资源出口依赖性依然很大。占比过半的机械类产品表现出明显的上涨势头,但也应注意提高高科技产品的比重。
3.贸易方式有待改善
发展加工贸易是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而陕西省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小,仍处于全国落后省份。根据《陕西统计年鉴(2001~2013)》计算的贸易方式时间序列数据,陕西省加工贸易总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4.56%,提高到了2012年的29.7%。而同期全国加工贸易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4.8%,陕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并且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与沿海的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相距甚远,同时与重庆、四川、新疆等省市区也有一定差距。
4.贸易市场过于集中
综观陕西近十年来的贸易市场分布,不难发现,贸易市场集中度较高。通过选取进出口值、出口值和进口值这三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荷兰和香港、台湾这十个国家(地区),这些贸易国家(地区)占据着陕西55%左右的出口市场和75.4%的进口市场。而对于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比重则较少,这种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势必导致陕西外贸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制约着陕西外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