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辑录

构建西安空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飞行网络服务协调中心平台的建议

作者: 苏杨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步伐加快和产业扶持引导政策不断完善,预计今后10年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年均增长将达到15%以上。在陆桥沿线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不仅能够为通用航空产业链的形成提供强大动力,为沿线城市提供新兴产业增长点,并且能够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有利于将新亚欧大陆桥建设成为“陆—海—空”联动的立体式国际联运业务平台。
  (一)科学制定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航机场规划
  根据西北民航局规划,未来十年,将率先在陕北、关中东部和西部构建“工”字形骨干网络,“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0个通航机场,进而在全省构建“王”字形网络覆盖全省。航空基地应积极参与到我省通航机场规划中,提高航空基地在规划中的话语权,在一定范围内突破,通过对深层次问题的探索,促进顶层设计的突破,制定区域性通航政策。在省级层面,积极促进地方建设通用机场,尽快落实西安通航机场建设;在地方层面,要根据区域特征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加深区域内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二)设立以西安为中心的低空网络服务支持平台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已具备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建议以西安为核心枢纽,以连云港、徐州、郑州、兰州及乌鲁木齐等沿线陆桥城市为主要支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构建覆盖沿桥城市、辐射周边县区的低空飞行网络。
  支持陕西通航产业集团组建。紧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战略机遇,积极支持西安阎良通航产业与陕西通航产业集团的组建,围绕建设航空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以省内通航机场建设和通航运营为市场方向,广泛吸收社会力量,通过公司实体化运作,整合通航产业资源,使全省通航产业扶持政策向基地倾斜、省内通航项目向基地聚集、省内通航企业围绕基地产业链进行配套,真正使航空基地成为陕西通航产业的核心和龙头。
  (三)制定陆桥沿线城市低空飞行网络相应政策规定
  从国家层面,加快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对陆桥沿线涉及通用飞机制造、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员培训以及通用航空设施设备研制领域的企业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陆桥沿线城市通航产业发展步伐。
  通航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通航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从机场建设管理、通航运输、人才培训、设备保障、通航制造业等相关领域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
  第一,机场建设管理。应当全面规划通航机场网络,在项目审批、用地、用林、征迁、建材、融资、税费等方面,重点支持、重点推进。对于机场管理方面,制定机场管理条例,完善机场配套保障。
  第二,通航运输。应当重点扶持一批通航运营企业,包括通航运输企业,机务维修企业等。从人才引进、税收重点项目上给予扶持和补贴,使通航运输和机务维修得到较快发展。
  第三,通航制造业。引进国外成熟机型,发展通航制造业,对重点扶持的通航制造业公司从项目审批、用地、征迁、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补贴,特别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前期市场需求不足而造成经营困难,各地政府应当给予财政补贴和支持,使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第四,人才引进。加大对通航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各省市的专业人才,对于通航培训机构和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为陆桥沿线城市通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建立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城市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
  建议在西安设立跨省市“陆桥沿线城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简称“陆航委员会”),成员包括各省市的发改委、空军指挥所、民航西北局、各省市体育局、各省市林业厅、各省市农业厅、航空基地及各地市政府等。
  委员会的职责:完善产业发展体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通用航空资源、拟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统筹陆桥沿线城市通用航空发展。
  委员会总部设在西安市,周边中心城市为支线。同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行业组、地方组。
  办公室:主要负责委员会各项工作会议的组织安排,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负责拟定陆桥沿线城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及支持政策,改善陆桥沿线城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地方组:作为委员会在各地的分支机构,负责制定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状况及市场需求,指导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
  行业组:通过行业专题会,研究本行业通用航空市场需求,规范行业运营、管理、收费标准,协助申请相应的政府补贴,统一解决通用机场及通用航空企业所需的航材、航油、人才短缺等问题,有效降低通用航空企业的运营成本,推动国家及地方行业部门出台或修订相关政策和法规。
  (五)设立西安陆桥沿线城市地面与低空应急支持系统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先决条件,是通用航空机场网络的建设。建议根据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加快统筹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机场,全面释放陆桥沿线城市的空域活力。
  陆桥沿线城市地面与低空应急支持系统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载体,航空救援服务为核心,市场为导向,公益性与商业化相结合,产业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具体应包括政府救援体系、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和民间志愿者组织,这也是国外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政府是国家救援体系的主体,负责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安全服务和保障;社会应急救援体系是国家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救援产业(企业)采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凝聚社会资本、协调社会资源而建立的与网络医院、商业保险有机衔接的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主要负责应对日常频发的小规模事故灾难,通过保险向社会提供不同类型的救援产品,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应急救援的需求,打造24小时“遇险救援——院前救助——资金垫付——院中治疗——事后理赔结算”的生命救援快速反应绿色通道;民间志愿者组织是国家救援体系的补充,在政府的授权下,主要负责公益捐赠、组织志愿者协助政府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作为政府救援的有益补充。
  (六)注重通用机场运行体系一体化建设
  根据民航局规划,将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多个FSS、ADS-B等机场设施。航空基地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民航局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建设工作,争取尽快在西安布点,提升飞行保障能力。二是积极推进ADS-B布点建设,完善地面监控手段,有效提升飞行器监控能力。三是紧抓MRO巨大的市场机遇,结合公务机快速发展的市场趋势,着力建设公务机MR0基地,完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
  1.提升通航产业融资能力
  融资工作是航空基地现阶段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要千方百计创新融资举措,想方设法拓展融资渠道,不断完善基地通航融资能力。一是认真贯彻《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引导企业申报民航发展基金。二是加快推进陕西航空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航产业发展。三是加快航空工业组团开发建设集团的组建工作,使之成为基地的核心融资平台。四是加强与专业投融资机构合作,撬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资金池,发行企业债券。五是加强陕西省航空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管理,选择性引进并投资一批优势通航项目。六是做好区内通航企业融资工作,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发展通航租赁。
  2.建立第三方飞机保障体系
  为有效克服通用飞机自我保障、OEM保障和同行互相保障过程中占压资金、易出现关键性缺件等弊端,应当由行业协会或具有足够资金实力及专业经验的企业组建专业的第三方保障库,通过对各家通航企业航材进行统筹采购和动态管理,有效盘活航材存量,发挥及时性强、备件齐全、不会占压资金、不会出现关键短缺件等显著优势,从而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经营成本。
  3.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综合保障服务中心
  积极与国家气象部门寻求合作,在航空基地建立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保障服务中心,以航空基地为枢纽,构建覆盖全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网络,从而充分发挥航空基地的研发制造、航材调配、运营维护、人才保障、空域资源、地理区位优势,为全国各大区域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供全面、立体的保障,将航空基地成打造为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指挥调度中心和器材保障中心。

建设丝路新起点 筑梦西安新未来: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研究/苏杨主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