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辑录

中朝诗歌关系与高敬命诗的艺术渊源

作者: 石云涛


  中国诗歌作品很早就传入朝鲜,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两国高等学府中已经把《诗经》作为基本教材。朝鲜诗人很早就学习汉诗进行创作,现存最早的一首汉文诗是高句丽琉璃王于公元前17年所作《黄鸟歌》,其四言体、章首叠和比兴手法的使用可以明显看出《诗经》的影响。隋唐时中国五言体诗传入朝鲜半岛,高句丽僧人定法师曾留学中国,写过一首题名为《孤石》的五言律诗。这种诗歌形式还通过百济传入新罗,新罗真德女王写有一首《太平颂》赠唐高宗皇帝,采用五律形式。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进一步发展了中朝两国的支好关系。唐诗对新罗国诗人具有强烈的魅力,白居易“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其作品在日本、新罗诸国当时已有传写者,“在鸡林(即新罗),则宰相以百金换一篇,所谓传于日本、新罗诸国”〔1〕。唐与新罗使节往还十分频繁,在迎见送别时往往吟诗唱和,唐诗中有不少写给新罗国友人的诗,据统计至少有20多位诗人有这种作品。入唐新罗国文人也创作汉文诗歌,最著名的是崔致远现存汉文诗歌30多首。有的新罗国诗人的诗被收入《全唐诗》中。高丽王朝时唐宋诗人的作品是高丽文人们求购和学习的汉文书籍之一,有人还编选了中国诗歌选集,如尹诵编《集古词》《撮要诗》等。汉文诗歌是高丽诗人创作的主要体裁,文坛上的风气是“文法汉,诗法唐”。郑知常七律名作《大同江》被称为“千古绝唱”,末两句云“大同江水何时尽,别泪年年添绿波”,正是化用杜甫“别泪遥添锦江水”、李白“愿结九江波,添成万行泪”诗句。李仁老曾出使中国宋朝,他有《行路难》一诗,乃与李白诗为同名之作。当时诗人采用中国古典诗的形式创作,袭用唐诗意境、化用唐诗诗句成为风气。
  由此可知,学习、模仿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进行创作,在朝鲜李朝以前已经历史悠久。李朝时期,虽然在15世纪中叶已经创制了韩国文字,诗人们仍乐于进行汉文诗歌创作。高敬命就是杰出的代表。李朝末年张志渊编《大东诗选》12卷,李朝诗占其中11卷。这一时期中朝诗歌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明朝文人吴明济曾入朝参加抗倭战争,他注意搜集新罗以来诗人们的作品,编为《朝鲜诗选》,收入诗人100多位。朝鲜诗人倾心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李朝诗坛弥漫唐宋诗风,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从客观环境看,首先是中国明朝与朝鲜李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了双方的文化交流。李朝建立以后立即与明朝通好,奉明朝中国为宗主国,把结好明朝作为外交重心;明朝把朝鲜列为15个“不征国”之首,表示决不干预朝鲜内政,尊重朝鲜独立,希望双方友好相处。因此双方外交往来频繁,每年有数次之多。其次,双方使节往还中,诗歌唱和成为使节交往中的重要内容。明朝认为朝鲜是礼仪之邦,选派到朝鲜国的外交人员往往是长于诗赋的文臣。朝鲜国为了显示礼仪之邦的风貌,往往安排长于诗赋文才的人士担任迎宾使,他们不仅切磋学术,也以诗歌相互唱和。朝鲜国曾把双方唱和之作编为《皇华集》,共23集,每集专收某次明使与朝鲜文臣的唱和作品。这种诗歌唱和使朝鲜诗人直接、间接地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和明代诗坛诗风的影响。高敬命曾为陪臣,担任过接待明使的工作,集中有与明使酬唱之作,如《奉谢正使大人黄翰林赠扇》《奉别正使大人》,《奉别副使大人王给事》其一“尘壤岂能留彩凤,雪泥无复印冥鸿”;其二,“未有一言堪奖拔,晚承佳作更清新”。《上太平楼》:“寰海如今属一家,东来不恨故园赊。亲擎万历元年诏,远泛三韩八月槎。快睹共惊仪彩凤,宠章无计报琼华。登楼不尽元龙兴,豪气时看吐作霞。”高敬命曾出使明京,沿途留有诗作。
  从主观因素上看,诗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倾心认同是朝鲜同诗人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原因。李朝自认为大明王朝藩王国,称中国为天朝、中朝。当时朝鲜文人便形成与明朝中国天下一家的观念。李朝建立后,有意强化朱子学在朝鲜意识形成中的主导地位,因此他们不仅输入大量中国典籍,还大量刊印中国书籍。四书、五经是朝鲜文士必读的典籍,儒学伦理道德在朝鲜深入人心,这些大大强化了朝鲜文士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这在高敬命诗中也有反映。《渡大同江》诗云:”此邦箕子有遗风,莫道山川非禹迹。”已经把朝鲜国视为中国的一部分。《凤山道中遇雪》一诗中以“山灵故催诗,不愁沾汉节”为荣。又如上引《奉别副使大人王给事》其一,语气非常谦逊,对明京非常恭敬,并不掩饰以与明朝中国天下一家为荣的观念。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可以看出朝鲜诗人以透彻地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为目标,高敬命便以学唐“半真半假”为愧。
  为了应对明使的诗歌唱酬,朝鲜诗人精心阅读中国古典诗歌、钻研诗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朝鲜李朝诗人倾心阅读的主要对象;伴随着汉文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朝鲜国诗歌批评也很兴盛。中国古代诗歌批评著作的诗话形式也为朝鲜国诗评家所乐于采用。朝鲜第一本以“诗话”命名的著作是徐居正的《东人诗话》,成书于1474年。此后便出现不少诗话著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或有异于中国诗论家的观点,其独到见解有时更高出于中国诗话评论。近年邝健行等人编选的《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一书,取材于56种此类著作,其中有很多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切批评,可以知道朝鲜国诗歌界对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深入研读和吸取营养的。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也是高敬命文学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从高敬命的诗中也可以看出来。《芦花鸨》:“诗人感物情非浅,愿诵唐风集栩章。”《漫兴》诗云:“南园小雨锄瓜回,细读柳文小水记。”《芦花鸬鹚雌雄》:“留与骚家增一价,杜陵诗里满渔梁。”《次苏东坡雪后北台韵》:“坡翁险韵知难和,呵手寒吟费入叉。”《用湖阴老人韵自述》:“闲来检书箧,浪诵十年诗。”《次一元兄韵兼述已意》:“陶令归来赋,年来不绝吟。”《代士显叔酬宋学士长篇》:“论思经幄贵推本,诗诵七月书无逸。”诸如此类,都透露出高氏阅读的内容和习好。由此可知,高敬命诗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都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和明朝诗风存在渊源关系。
  〔1〕那波道圆:《白氏文集后序》,见《白居易集·传记序跋》,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87页。
  

文明的互动: 汉唐间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论稿/石云涛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