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珠纹
在丝绸之路沿线中,连珠纹与莲花纹一样是沿着整体线路不断东渐,最终在中原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图案。连珠纹曾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典型的纹饰之一。波斯连珠纹中的连珠象征着太阳、世界、丰收的谷物、生命和佛教的佛珠。由于西亚人们对植物的认识较早,连珠纹中多为蔷薇、玫瑰、百合等西亚盛产的花卉,有“永结同心,相连不断”的吉祥含义,故也称波斯连珠纹。拜占庭和早期的伊斯兰时期,连珠纹被广泛应用。早在东晋时期,由波斯经西亚传入塔里木盆地,广泛应用在石窟壁画中,内容不断丰富。唐代运用最为广泛。逐渐形成了有东亚特色的装饰纹饰。在云冈石窟(北魏时期)中,连珠纹被用于佛像的衣饰和背光雕刻中。连珠纹开始应用建筑物的装饰门框、须弥座、龛边饰等。我们从克孜尔、吐峪沟、阿斯塔纳古墓、山普拉古墓以及河西一带的石窟等佛教壁画、服饰图案及出土织物中,发现连珠纹演变特点。公元10世纪后期,连珠纹传播至日本等东亚国家。
关于连珠纹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出现时间,我们可以在出土文物和石窟壁画中找到答案。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大量连珠纹纺织品大多数为唐代遗物,时间较晚。根据连珠纹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传播路线,早期连珠纹应出现在古代龟兹和于阗等地。譬如,在楼兰遗址出土的连珠纹雕刻木板(图7.8)和克孜尔60号窟内的连珠纹壁画图案等是属于魏晋时期,足以说明,连珠纹早在公元3世纪左右在塔里木盆地出现并应用在宗教建筑上。我们还在克孜尔石窟中可以看到较为原始的,属于公元3世纪的连珠纹饰,主要在坐佛外围的装饰上,做工较为简单。这应该是从波斯传入古代西域的最早的连珠纹,只是连珠一圈而已。“至于高昌地区连珠纹的出现,我们从吐峪沟早期石窟中发现,完整的连珠纹样的存在。认为吐峪沟早期石窟应该在442~460年,此时洞窟壁画中早有出现连珠纹。”[47]
连珠纹由大小相同的圆圈排列而成,随着发展,在连珠骨架中再添以动物、花卉等各种纹饰。严格来讲,它属于器物纹饰类型,因为它经常出现在生活用品和器物上。关于器物或服饰上的连珠纹,在唐代最为盛世。由于唐代实行开放政策,加之佛教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起始段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在工艺美术、手工业、文学艺术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在织锦、印染、金银器、漆器、木工等方面也都有了全面繁荣。从而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深度和广度。唐朝开始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直接表现在服饰文化上,如穿胡服、唱胡戏等。
关于塔里木盆地建筑,连珠纹首先出现在建筑构件或饰面材料上,随后出现在石窟壁画中,如在克孜尔60号窟中的连珠纹图案具有明显的西亚风格,表明通过丝绸之路的频繁贸易、文化交流中使用于中亚、西亚的纹饰、技法。关于连珠纹在伊斯兰教宗教建筑的应用问题,我们从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宗教建筑装饰中可以找到依据。可以说,连珠纹与莲花纹一样,在文化转型后直接延用至宗教建筑上如阿巴和卓陵墓中的主墓室琉璃砖、库车默拉纳额西顶麻扎(图7.7)、吐峪沟麻扎等宗教建筑外装修大量使用连珠纹,其表现方式为彩绘琉璃砖、石膏花图案、木雕刻和柱础等。伊斯兰时期连珠纹比起佛教,进行了更多的改进和完善,如:佛教时期连珠纹内绘有动物图案,如猪头、鹿、飞马等,而在伊斯兰教建筑中没有动物出现,出现在连珠纹圈内只有经文,相对而言是进行了简化。总之,纹饰的传播代表一种文化的传入,莲花纹或连珠纹作为古代纹饰,在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一直向东传播,越过特殊的地理环境,适应各自特点和民族习俗,丰富了东亚建筑文化内涵,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特征。
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研究/乌布里·买买提艾力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