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余太山主要出版物目錄
作者:余太山
一 專著
1《嚈噠史研究》,齊魯書社,1986年9月。
2《塞種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
3《兩漢魏晉南北朝與西域關係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6月。
4《古族新考》,中華書局,2000年6月。
5《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研究》,中華書局,2003年11月。
6《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要注》,中華書局,2005年3月。
7《早期絲綢之路文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二 論文
l《魏書·嚈噠傳》考釋,《文史》第20輯(1983年),pp.258-263。
2《魏書·粟特國傳》辨考,《文史》第21輯(1983年),pp.57-70。
3嚈噠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中亞學刊》第1輯(1983年),中華書局,pp.91-115。
4《魏書·小月氏、大月氏傳史實辨考》,《學習與思考(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學報)》1984年第3期,pp.64-69。
5關於頭羅曼和摩醯邏矩羅,《南亞研究》1984年第3期,pp.9-15。
6嚈噠史二題,《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2期,pp.189-204。
7關於嚈噠的覆亡,《西北史地》1985年第4期,pp.38-43。
8柔然與西城關係述考,《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第4期,pp.67-77,80-81。
9柔然、阿瓦爾同族論質疑——兼說阿瓦爾即悅般,《文史》第24輯(1985年),pp.97-113。
10條支、黎軒、大秦和有關的西域地理,《中國史研究》1985年第2期,pp.57-74。
11關於董琬、高明西使的若干問題,《文史》第27輯(1986年),pp.31-46。
12馬雍《西域史地文物叢考》編俊,《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pp.124-126。
13嚈噠的族名、族源和族屬,《文史》第28輯(1987年),pp.109-125。
14《太伯里史》所載嚈噠史料箋證(宋峴漢譯),《中亞學刊》第2輯(1987年),中華書局,pp.51-64。
15烏孫考,《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pp.30-37。
16奄蔡、阿蘭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pp.102-110,114。
17《漢書·西域傳》所見塞種,《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1期,pp.67-78。
18匈奴、鮮卑與西域關係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p.153-171。
19大夏和大月氏綜考,《中亞學刊》第3輯(1990年),中華書局,pp.17-46。
20匈奴、Huns同族論質疑,《文史》第33輯(1990年),pp.57-73。
21 Who were Toramana and Mihirakula? Asia-Pacific Studies 1990,pp.95-108.
22塞種考,《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pp.19-33。
23大宛和康居綜考,《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pp.17-45。
24關於鄯善都城的位置,《西北史地》1991年第2期,pp.9-16。
25安息與烏弋山離考,《敦煌學輯刊》1991年第2期,pp.82-90。
26罽賓考,《西域研究》1992年第1期,pp.46-61。
27關於Huns族源的臆測,《文史》第34期(1992年),pp.286-288。
28張骞西使新考,《西域研究》1993年第1期,pp.40-46。
29東漢與西域關係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pp.19-39。
30西漢與西域關係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pp.9-24;第2期,pp.125-150。
31兩漢西域戊已校尉考,《史林》1994年第1期,pp.8-11,7。
32貴霜的族名、族源和族屬,《文史》第38輯(1994年),pp.18-28。
33漢魏通西域路線及其變遷,《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pp.14-20。
34前秦、後涼與西域關係述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pp.68-73。
35西涼、北涼與西域關係述考,《西北史地》1994年第3期,pp.1-5。
36第一貴霜考,《中亞學刊》第4輯(199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pp.73-96。
37新疆出土文書劄記:I.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緣禾”、“建平”年號,II.關於“李柏文書”,《西域研究》1995年第1期,pp.77-81。
38前涼與西域關係述考,《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2期,pp.139-144。
39兩漢西域都護考,《學術集林》卷五,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年,pp.214-242。
40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的綠洲大國稱霸現象,《西北史地》1995年第4期,pp.1-7。
41《榎一雄著作集》第1—3卷《中亞史》(書評),《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199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pp.381-389。
42南北朝與西域關係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pp.1-32。
43《後漢書·西域傳》與《魏略·西戎傳》的關係,《西域研究》1996年第3期,pp.47-51。
44說大夏的遷徙——兼考允姓之戎,《夏文化研究論集》,中華書局,1996年,pp.176-196。
45《魏書·西域傳》原文考,《學術集林》卷八,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pp.210-236。
46允姓之戎考——兼說大夏的西徙,《中國國際漢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pp.673-711。
47關於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的體例,《西北師大學報》1997年第1期,pp.17-22,92。
48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南北道綠洲諸國的“兩屬”現象——兼說貴霜史的一個問題,《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pp.1-5。
49《史記·大宛列傳》與《漢書·張騫李廣利傳、西域傳》的關係,《學術集林》卷一一,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pp.162-179。
50曹魏、西晉與西域關係述考,《文史》第43輯(1997年),pp.61-71。
51有虞氏的遷徙——兼說陶唐氏的若干問題,《炎黃文化研究(炎黄春秋增刊)》第4期(1997年),北京:炎黃春秋雜誌社,pp.52-59,67;第5期(1998年),pp.62-66,75。
52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族名,國名、王治名,《慶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pp.238-251。
53《梁書·西北諸戎傳》與《梁職貢圖》,《燕京學報》新5期,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pp.93-123。
54昆吾考,《中華文史論叢》第58輯(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pp.245-257。
55評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漢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出版》1999年第4期,中心插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西域考古圖記》5卷,原著:[英]奧雷爾·斯坦因,翻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
56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的里數,《文史》第47輯(1999年第2期),pp.31-48,第48輯(1999年第3期),pp.129-141。
57讀蔡鴻生《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書品》1999年第4期,pp.29-34。
58關於甘英西使,《國際漢學》第3輯,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年,pp.257-263。
59犬方、鬼方、*(上工下口)方與獫狁,匈奴同源說,《歐亞學刊》第1輯,中華書局,1999年,pp.7-28。
60中國史籍關於希瓦和布哈拉的早期記載,《九州》第2輯,商務印書館,1999年,pp.157-160。
61荀悅《漢紀》所見西域資料輯錄與考釋,《中亞學刊》第5輯,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pp.216-238。
62馬雍遺作目錄,《中國史研究動態》2000年第3期,pp.26-29。
63樓蘭、鄯善、精絕等的名義——兼說玄奘自于闐東歸路線,《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pp.32-37。
64義渠考,《文史》第50輯(2000年第1期),pp.153-158。
65漢晉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的地望,《歐亞學刊》第2輯,中華書局,2000年,pp.37-72。
66 嚈噠史若干問題的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1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pp.180-210。
67讀華濤《西域歷史研究(八至十世纪)》,《書品》2001年第4期,pp.35-39。
68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山水,《史林》2001年第3期,pp.50-56。
69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的宗教、神話傳說和東西文化交流,《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pp.115-127。
70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吐鲁番學研究》2001年第1期,pp.116-123;第2期,pp.104-111。
71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的制度和習慣法,《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pp.5-14。
72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人口,《中華文史論叢》第67輯(2001年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pp.62-76。
73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的人種和語言、文字,《中國史研究》2002年第1期,pp.51-57。
74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的社會生活,《西域研究》,2002年第1期,pp.56-65。
75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物産,《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周年華辰紀念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5月,pp.437-453。
76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的地望,《歐亞学刊》第3辑,中華書局,2002年4月,pp.163-183。
77魚國淵源臆說,《史林》2002年第3期,pp.16-20。又載山西省北朝文化研究中心主編《4—6世紀的北中國與歐亞大陸》,科學出版社,2006年,pp.140-147。
78有關嚈噠史的笈多印度銘文——譯注與考釋(劉欣如譯注),《西北民族論叢》第1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pp.44-66。
79新發現的臘跋闥柯銘文和《後漢書·西域傳》有關閻膏珍的記載,《新疆文物》2003年第3—4輯,pp.43-47。
80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的認知和闡述系統,《西北民族論叢》第2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pp.43-47。
81《史記·大宛列傳》要注,《暨南史學》第2輯,2003年,pp.56-79。
82《水經注》卷二(河水)所見西域水道考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2集,2004年4月,pp.193-219。
83《梁書·西北諸戎傳》要注,《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pp.93-104。
84《後漢書·西域傳》和《魏略·西戎傳》有關大秦國桑蠶絲記載淺析,《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pp.14-16。
85《周書·異域傳下》要注,《吐魯番學研究》2003年第2期,pp.54-72。
86《後漢書·西域傳》要注,《歐亞學刊》第4輯,中華書局,2004年6月,pp.261-312。
87《隋書·西域傳》的若干問題,《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pp.50-54。
88渠搜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古史文存·先秦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1月,pp.331-344。
89隋與西域諸國關係述考,《文史》第69輯(2004年第4期),pp.49-57。
90《漢書·西域傳上》要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3集,2004年10月,pp.125-178。
91《隋書·西域傳》要注,《暨南史學》第3輯,2004年,pp.92-123。
92漢文史籍有關羅馬帝國的記載,《文史》第71輯(2005年第2期),pp.31-96。
93匈奴的崛起,《歐亞學刊》第5輯,中華書局,2005年6月,pp.1-7。
94裴矩《西域圖記》所見敦煌至西海的“三道”,《西域研究》2005年第4期,pp.16-24。
95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有關早期SOGDIANA的記載,《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法國漢學》第10輯),中華書局,2005年12月,pp.276-302。
96《通典·邊防七·西戎三》要注,《文史》第74輯(2006年第1期),pp.139-160,第75輯(2006年第2期),pp.161-181。(與李錦繡合作)
97《魏略·西戎傳》要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pp.43-61。
98《魏書·西域傳》(原文)要注,《西北民族論叢》第4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pp.24-75。
99宋雲行紀要注,《蒙元史暨民族史論集——紀念翁獨健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pp.565-591。
100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關於東西陸上交通路線的記載,《中國古代史論叢——黎虎教授古稀紀念》,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pp.242-251。
101關於法顯的入竺求法路線——兼說智猛和曇無竭的入竺行,《歐亞學刊》第6輯(古代內陸歐亞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上),中華書局,2007年6月,pp.138-154。
102劉文鎖著《沙海古卷釋稿》序,中華書局,2007年7月,pp.1-3。
103《漢書·西域傳下》要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4集,2007年8月,pp.187-233。
104伊西多爾《帕提亞驛程志》譯介與研究,《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pp.5-16。
105《穆天子傳》所見東西交通路線,《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3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p.192-206。
106希羅多德《歷史》關於草原之路的記載,《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4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pp.11-23。
107宋雲,惠生西使的若干問題——兼說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的來華路線,《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5集,2008年4月,pp.25-45。
108馬小鶴著《摩尼教與古代西域史研究》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pp.1-2。
109托勒密《地理志》所見絲綢之路的記載,《歐亞學刊》第8輯,中華書局2008年12月,pp.85-98。
110《那先比丘經》所見“大秦”及其他,《歐亞學刊》第9輯,中華書局2009年12月,pp.109-114。
111.“History of the Yeda Tribe (Hephthalites):Further Issues.”Eurasian Studies I.The Commercial Press,2011,pp.66-119.
112 Aλοχον錢幣和嚈噠的族屬,《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輯,pp.5-16。
113《絲瓷之路——古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發刊詞,《絲瓷之路——古代中外關係史研究》創刊號,商務印書館,2011年,pp.i-iii。
114關於驪靬問題的劄記,《絲瓷之路——古代中外關係史研究》創刊號,商務印書館,2011年,pp.235-244。
115吐火羅問题,《歐亞學刊》(國際版)第1期(總第11期),商務印書馆,2011年,pp.259-285。
116貴霜的淵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7集,2011年10月,pp.237-247。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余太山著.-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