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9.敦煌艺术研究所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在政界、学术界于右任、向达、贺昌群等学者的积极努力下,国民党政府终于决定成立研究所,并于1942年秋开始了筹划事宜,延请常书鸿先生具体负责。1943年3月24日,常书鸿率领他在兰州聘请到的一行人最终到达敦煌,教育部也于此时正式宣布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由甘宁青监察使高一涵任主任,常书鸿为副主任,并将莫高窟收归国有,以便“寓保护于研究”。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1944年2月1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敦煌的学术机构,其所址就设在莫高窟的中寺——皇庆寺。首任所长常书鸿举家迁居敦煌,并从重庆等地征聘来了20余位画家、学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大量临摹、测绘、摄影、内容调查、题记抄录和修缮加固等研究与保护工作,并于1944年8月在中寺后园土地庙残塑中发现清理出了几十件王道士私藏的敦煌文书及30多张文书残片。
一年多以后,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在庆祝和复员声中,教育部却下令撤消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里的专业人员纷纷离去。至1946年5月,经常书鸿、向达、傅斯年等专家学者的再次奔走呼吁,研究所才得以恢复,并改隶于中央研究院,常书鸿重任所长,又从重庆、成都、兰州等地招聘来一批画家重返敦煌。当时的敦煌艺术研究所下设两个组:其一为考古组,实际上主要进行壁画临摹、洞窟调查、题记抄录等工作;其二为总务组,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后在研究所工作过的专业人员和事务人员达30人之多,他们是敦煌石窟研究和保护事业的开创者,堪为后人敬仰。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在研究所坚持工作的尚有14人,其中专业人员7人,但此时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
真正高度重视敦煌这份文化瑰宝的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9月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彭德怀将军发出的进军令中,有一条“解放敦煌,保护千佛洞”明文,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尊重。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29日清晨红旗飘扬在莫高窟上方,敦煌人民与敦煌文化从此获得了新生。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