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大事记

作者: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约公元前6000年~前5000年 禺氏(月氏)族的一部分从山东半岛沿黄河向西迁徙,约在夏、商之际,定居于河西走廊东中部地区。
  约公元前5000年 中国先民已发现蚕丝纤维利用的秘密,至迟在约公元前3000年前,蚕的家养时代已经开始。
  约公元前3300年~前2250年 1957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绢片、丝带、丝线等,属家养蚕丝。残绢经纬密度每平方厘米48根,是缫而后织的。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织品。
  约公元前2550年 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曾派遣伶伦从昆仑山之北越过葱岭,访问当地的一些部落,并将一个名叫茄丰的部落首领迁徙到玉门关以西1.25万公里的扶伏地方。这是史籍记载最早的中西道路交通线路。
  约公元前2297年~前2180年 尧帝在位时,曾派“稷”为使节西涉流沙访西王母。尧帝也“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并将原居住在江汉地区的“三苗”迁徙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以西)、地处葱岭以西的渠搜氏曾来中原地区朝贺。
  约公元前2179年~前2141年 舜帝在位时,西王母来朝,“献其白琯”。“西王母”是远古时代葱岭以西的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140年~前1712年 夏代蚕桑业已成为重要副业,并出现了初步分工,包括采桑、分茧、治丝等工序。同时,丝绸已开始作为商品进行交换。说明当时河洛地区的丝织业已相当发达。
  约公元前1711年 商代第一个帝王汤在位时,奇肱国使者曾来西亳(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朝贺。据意大利学者艾儒略在《职方外记》中考证:“奇肱”可能是今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居住在豫西黄土高原后发展到山西西南部的“大夏”人,是虞夏联盟中的一个部族,商汤灭夏后,沿黄河向北向西迁徙,在商周之际已定居于今新疆于阗、且末一带。
  约公元前1557年~前1482年 商中宗大戊在位时,西戎“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包括葱岭以西的渠搜等部族(或诸国)。
  约公元前1711年~前1067年的商代 丝织工艺有了显著进步,不仅能够织造平纹的绢,而且织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物绮。
  约公元前1159年 周成王在洛邑召开“成周之会”,渠叟(即渠搜氏)、康氏(即康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国撒马尔罕一带)、大夏、莎车、月氏等西域地区的部族(或诸国)的使节均与会,并贡献方物。
  周成王十年(约公元前1054年) “泥离之国来朝”。据法国学者鲍蒂考证:泥离就是尼罗河,即古埃及。近年来在3000年前埃及木乃伊中发现的中国丝绸,可能是泥离国使者带回去的。
  周穆王十三年(约公元前964年)闰二月 周穆王“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携带大批丝绸等物,从宗周出发西巡,至“西王母之邦”而归,往返里程“三万有五千里”。此举可视为是开辟丝绸之路的一次尝试。
  周穆王十七年(公元前960年) “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东周时期(亦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70年~前221年)从东周京都洛邑至黑海、里海之间,存在着一条早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铜器等从这条线路传至阿尔泰地区和黑海、盟海沿岸,那里的玻璃珠和玉石等从这条交通干线传至中国的洛邑。1977年在中国新疆阿拉沟东口发掘的竖穴墓里,出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1979年,在江西贵溪崖墓中,出土育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和纺织机件,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用织机零件。
  游牧于今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东部和今陕西省西部的羌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向西迁徙,直至葱岭以西,对中西道路交通的开拓,特别是对后来的丝路羌中道的开辟有很大贡献。
  东周中期(公元前400年前后) 印度史书《考铁利亚》记载:中国的丝绸已传至印度。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秦朝大将蒙恬率领10万民工(刑徒)和军工(兵士),修筑的直道(九原至甘泉)穿越今陕西、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全长700多公里,是古代筑路史上的创举。
  西汉文帝前四年(公元前176年) 月氏被匈奴逐出河西,迁至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61年被乌孙逐出伊犁河流域,西迁至大夏(今阿姆河上游)。月氏西迁,促进了丝路交通的拓展。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汉朝郎官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曾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诸国。历尽磨难,13年后返回京都长安。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师由北地出发,深入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浑邪王降汉。汉朝修筑永登至酒泉长城。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漠北之战击溃匈奴军主力。河西走廊与关中间驿置相连,中西商路初通。是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到乌孙后又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犁轩等国。
  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乌孙国派使者随张骞回到中国长安。汉使所到过的国家,也陆续遣使到长安。是年,汉置酒泉、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之通道。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又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修玉门关、阳关,筑长城东至酒泉,西至盐泽。
  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自酒泉筑亭障至玉门,赵破奴车骑出玉门,虏楼兰王,破车师兵,打通了天山东部的交通孔道。
  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乌孙王赠马千匹,聘婚于汉。汉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嫁乌孙王,并以丝绸作陪嫁。西域与中原出现马绢“互市”。安息使者以大鸟卵与犁轩(即大秦,大秦即罗马,此处指罗马所属埃及亚历山大)善眩人(魔术师)来汉。汉朝使者从大宛带回的葡萄、苜蓿,此时已遍种于离宫别馆之旁。
  西汉太初元年至太初三年(公元前104年~前102年) 李广利两次出玉门关伐大宛,西域道路得以延伸。大宛向汉人学会开井。中国的炼钢术也于嗣后传至大宛及其以西地区。
  西汉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从敦煌(即河西走廊的西端)起西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渠犁(在今轮台以东)都有田卒,并置有使者或校尉管理。
  西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 汉朝傅介子诱杀楼兰王,楼兰更国名鄯善。
  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 乌孙向汉期求援,汉朝遣五将率兵16万分道而进。联合乌孙兵,共击匈奴。
  西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 汉朝将军常惠发乌孙燕西域各国兵4万多人攻龟兹,要求惩处前杀汉校尉凶手,斩后兵还。
  西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 郑吉发西域兵击车师(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吉木萨尔一带),车师王降。疑恐匈奴兵来而被杀,逃往乌孙。匈奴立王之弟为王,率余众东迁。郑吉遣吏卒屯田车师。
  西汉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 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王与夫人朝汉。夫人为乌孙王公主,乃汉朝外孙女。莎车(今新疆莎车一带)呼屠徵杀其王自立,攻劫南道,自此鄯善以西道路不通。汉使者冯奉世发诸国兵破之。呼屠征自杀,南道复通。
  西汉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 匈奴击车师屯田兵,郑吉从渠犁往救,被围。命常惠、郑吉等还渠犁,弃车师地。汉朝以郑吉为卫司马,都卫鄯善以西的道路。
  西汉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 羌侯狼何派人向匈奴借兵,欲攻鄯善、敦煌,以阻断汉道。汉朝后将军赵充国疑事出匈奴指使,随命使者义渠安国行视诸羌。
  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 匈奴西部日逐王先贤掸降汉,西域纳入汉版图。汉朝首次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沟附近)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诸国事务,兼管丝路交通安全。
  西汉神爵年间(公元前61年~前58年) 汉朝后将军赵充国在今兰州至西宁间治道桥70所,可至鲜水,以制西域。
  西汉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 赵充国率骑兵万众,从金城渡口过黄河。
  西汉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 大月氏丘就却自立为月氏王,相继占领安息,罽宾国势力日益增强,罽宾地处中印陆路交通要冲。
  西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汉朝西城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发城郭诸国兵及屯田吏士,攻破郅支城,郅支单于战败身亡。
  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 罽宾与汉时通时绝。是年罽宾使者朝汉。
  西汉阳朔四年(公元前21年) 乌孙内乱,四域各国上书请再用段会宗为都护,城郭诸国闻之均亲附。
  西汉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 乌孙内乱,贵族卑爰疐率众附康居,欲兼并大小昆弥,汉发兵防备。康居以贸易为利,遣子侍汉。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黄支国(在今印度与德拉斯西南的康契普拉姆附近)献犀牛。
  新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 焉耆反新莽,杀西城都护但钦。
  新天凤三年(公元16年) 遣王骏等赴西城,被焉耆伏兵袭杀,都护李崇保龟兹。西汉末年王莽掌权后废西城都护府,北匈奴复占西域,丝绸之路中断。
  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冬十二月 隗嚣举兵反汉,遣大将高峻取高平城(今宁夏固原),中原与河西走廊交通中断。建武八年闰四月,刘秀征隗嚣至高平,招降高峻,“由是河西道开”,封高峻为道路将军。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 莎车王贤、鄯善王安遣使向汉廷贡献。西域苦于匈奴重敛,请复置都护。东汉光武皇帝以中原初定为由,不许。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 因莎车王贤请求汉朝派出都护,即以西域都护印授给贤,旋又索还。贤不满,仍常用大都护名义移书诸国。
  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 莎车王贤谋兼并西域诸国,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要求设置都护,光武帝仍不允许。
  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 莎车击破鄯善,攻杀龟兹王,鄯善、车师以汉兵不出,又复附匈奴。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 东汉郎中蔡愔等赴月氏邀天竺僧人摄摩腾(亦作迦叶摩腾)、竺法兰回洛阳。翌年,在洛阳筑白马寺,为中国佛教寺院置设之始。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 东汉将军窦固率师大败北匈奴,进驻伊吾(今新疆哈密)。派假司马班超出使西域,鄯善、于阗、疏勒附汉。西域诸国与汉中断的关系基本恢复,汉复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 东汉明帝死,北匈奴卷土重来,西域都护陈睦被杀,丝路交通再次中断。
  东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 汉廷下诏罢西域都护和戍己校尉及都护官,召还班超。疏勒、于阗固留班超,超乃不还。翌年,罢伊吾庐屯兵。
  东汉建初五年(公元80年) 班超上疏请兵谓诸国多愿附汉,欲合力平定龟兹,开通汉道。汉以徐幹为假司马,率千人前往。超与幹击败反汉的疏勒都尉番辰。建初八年,以班超为西域将兵长史,徐幹为军司马。
  东汉建初九年(公元84年) 班超发疏勒、于阗兵击莎车,疏勒王忠叛投莎车,西据乌即城。超改立新王,使人说康居执忠。元和三年(公元86年),班超击杀疏勒前王忠,南道复通。翌年,击降莎车。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 东汉将军窦宪、耿秉率兵骑部众大破北匈奴兵,降者20余万人。永元三年(公元91年),汉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戍己校尉,以班超为都护,徐幹为长史。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国兵,攻杀焉耆、尉犁二王,西域诸国全部附汉,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东汉永元九年(公元97年) 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至条支(在今伊拉克境内)临大海(今波斯湾),遇阻而还。
  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后汉书·和帝纪》:“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授”。《后汉书·西域传》中亦记有此事。据林梅村先生考证:此即二世纪初罗马作家马林在《地理学导论》中记载的马其顿商团出访中国之事。其访汉的线路是从罗马的阿蛮出发,经安息的和椟城、亚里和木鹿,穿贵霜帝国,至大夏故都蓝氏城。由此沿喷赤河东行,越葱岭,经瓦罕走廊,进入中国。然后沿塔什库尔干河北行至无雷,东行至石塔、蒲犁,再沿叶尔羌河东行,经德若、西夜、莎车、于阗、精绝,至楼兰,再经敦煌、河西走廊、长安,到达东汉京都洛阳。
  东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 适值羌人起义,陇道断绝,汉朝罢西域都护,北匈奴再次控制西域,丝路交通复又受阻。
  东汉元初七年(公元120年) 北匈奴与车师后王攻杀屯守伊吾的行军长史索班等。鄯善告急。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击北匈奴,复通西域。在敦煌复置护西域副校尉。
  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 北匈奴与车师攻扰河西,东汉朝廷议闭玉门、阳关。敦煌太守张珰上书言西域形势,谓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以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精兵500人,屯田柳中。翌年,与龟兹等国合兵,在车师前王庭击走北匈奴伊蠡王。
  东汉永建元年(公元126年) 汉将班勇率西域诸国兵,破北匈奴呼衍王。次年,焉耆归汉,丝绸之路畅通。
  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 东汉复置伊吾司马,开设屯田。
  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 车师后部司马率车师后王掩击北匈奴,大破之。钟羌攻陇西、汉阳。
  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安息王太子、高僧、佛学家安世高沿丝绸之路到洛阳,至灵帝建宁中,凡20余年,译经95部。
  东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大秦王(罗马皇帝)安敦(即马可·奥勒留)遣使至汉,是为中国与欧洲国家直接遣使往来之始。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曹操征巴汉,重开北山高道,即自洛阳沿涧河河谷西上,经新安、渑池至陕州一线的崤山北道。
  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鄯善、龟兹、于阗各遣使通中国曹魏政权,丝绸之路复通。
  魏黄初七年至景初三年(公元226~239年) 敦煌太守仓慈对胡商多方照顾,“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凉州刺史徐邈对西域商人亦采取保护措施,大大促进了魏与西域之间经济贸易的发展。
  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西域重译至洛阳,向魏入贡火烷布。翌年,焉耆、危须诸国皆遣使贡献。
  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 中灭竺沙门昙柯迦罗至洛阳,在白马寺译出《佛祗戒心》,建立羯摩法,创行受戒。登坛受戒最早的是颖川人朱士行,中国比丘尼最早的是洛阳女阿潘。
  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 康居沙门僧铠至洛阳,在白马寺译出《郁伽长者所问经》、《无量寿经》等四部佛经。
  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 安息高僧昙谛至洛阳,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羯磨》等佛经。
  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 三国魏高僧朱士行自雍州(治今陕西西安西北)出发,赴于阗求经,是中原地区往西域求法最早的僧人。
  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 康居、大宛遣使至洛阳,向魏献名马。
  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 月氏僧竺法护(昙摩罗刹)从敦煌到长安,以后又到洛阳等地,先后译经154部。
  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九月 大宛遣使至洛阳,向晋献汗血马,焉耆向晋献方物。
  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 是年刻立的《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再莅之圣德隆熙之颂》碑,于民国20年(1931年)在洛阳东郊大郊村出土。碑阴刻有:“散生西域朱乔尚运、散生西域王迈世光、散生西域隗景大卿、散生西域隗元君凯”等西域地区在辟雍学习人员的姓名。
  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 安息高僧法钦至洛阳,在中国洛阳居住15年,译出《阿育王传》等佛经5部。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 弘农太守梁柳,重修中国洛阳经新安、渑池到陕州的北山故道。
  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 大秦遣使至洛阳贡献。翌年,焉耆王遣子至洛阳入侍,晋武帝遣杨颢为使,拜兰庾为大宛王,兰庾卒,其子摩之立,遣使至洛阳向晋贡献汗血马。
  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 康居遣使至洛阳入贡。
  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 西域僧人佛图澄(本姓帛氏)以79岁高龄至洛阳,曾在洛阳黄河南岸建浮图寺(今龙马负图寺)。
  晋太兴三年(公元320年) 凉州刺史张轨之子张茂,建立前凉,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晋咸和元年(公元335年) 前凉张骏遣兵至龟兹、鄯善、焉耆、于阗等。
  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 前凉张骏派兵西征焉耆。
  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 氐族人苻洪建立前秦,都长安。
  晋太元七年(公元382年) 车师前部王和鄯善王朝奉,请求发兵进击西域。苻坚命大将吕光伐龟兹,并于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吕光攻破龟兹,改立其王,降者二十余国,丝绸之路复通。
  晋太和元年(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前察乐僔和尚始凿敦煌莫高窟。
  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 前秦同东晋“淝水之战”后,羌族姚苌在长安建后秦。鲜卑族乞伏国仁于次年在苑川(今甘肃榆中)建西秦。氐族吕光于公元386年在姑臧建后凉。鲜卑族秃发乌孤于公元397年在乐都(今青海乐都)建南凉。汉族李暠于公元400年在敦煌建西凉,匈奴族沮渠蒙逊于公元401年在张掖建立北凉。河西和河湟地区小国林立,丝路河西道受阻。河南道畅通。
  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 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出发,走丝路东段陇右段南道经今青海西宁,越祁连山至张掖,过敦煌、鄯善等地至天竺求经。
  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父天竺人,母龟兹人)于公元386年由龟兹至凉州住25年。是年由凉州至长安,在长安住8年,先后译佛经98部485卷,公元409年在长安去世。
  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 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夏国。其交通线路东通平城,西达灵州(今宁夏灵武)、怀远(今宁夏银川),南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北至五原。从长安至灵州,北行沿贺兰山入居延道,至今新疆哈密、吐鲁番,是绕开玉门关至罗布泊一带戈壁砂碛去西域的最佳线路。
  晋元熙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 刘裕废司马德文,即帝位,国号宋,史称南朝。其通西域之道,因河西道隔绝,乃取河南道。南朝僧人法勇即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至益州(今四川成都),循河南道经今青海乐都、西宁、海晏和柴达木盆地西行求经。
  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 吐谷浑在清水川(今青海同仁县隆务河)上建河厉桥。北凉蒙逊与吐谷浑阿柴分别遣使至宋入贡。西秦向北魏朝贡。
  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 太武帝拓跋焘进军姑臧时,在君子津建桥。开辟了自平城经盛乐、灵州至姑臧的鄂尔多斯南缘沙漠道路。
  西秦建弘年间(公元420~428年) 西秦在积石山营造炳灵寺石窟(在今甘肃省永靖县境内)。
  北魏神*(上鹿下加)四年(公元431年) 正月,夏灭西秦。六月,吐谷浑灭夏。吐谷浑遣使附北魏。
  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 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磐陀、鄯善、焉耆、车师、粟特等九国遣使至魏。魏遗王恩生等使西域,途为蠕蠕(即柔然)所执,未能到达。
  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7年) 北魏遣董琬等出使西域九国,乌孙王导使者到破落那(即大宛)、舌者(即康居),旁国闻之,亦多遣使通魏,凡16国。
  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 北魏军克姑臧,沮渠牧犍投降,北凉亡,东晋以来的16国时期结束。永嘉(公元307~312年)之乱,中原人士多避居河西,凉州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北魏主礼用学者;刘昞、索敞、张湛、常爽、江强等都自此东行。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 北凉沮渠无讳据鄯善,又进据高昌(今新疆吐鲁蕃东),遣使者通宋。宋封其为河西王。李宝(西凉李氏的后人)久居伊吾,因沮渠无讳西迁,移居敦煌,受魏敦煌公封爵。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 北魏进攻吐谷浑,慕利延逃往于阗,杀其王,据其地。因鄯善封闭魏通西域道路,北魏进军讨伐,鄯善王降,西域道复通。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 北魏以韩拔为鄯善王,赋役与内地相同,北魏兵攻破焉耆,焉耆王奔龟兹,北魏攻龟兹。
  北魏太安三年(公元457年) 于阗等50余国遣使朝北魏。
  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 云岗石窟开凿,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完成。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氏,北魏亦称元魏。翌年,开始营造龙门石窟。
  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题记年份,以本年为最早。
  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 宣武帝为诸僧和朝臣讲《维摩诘经》。时佛教大盛,佛寺日多。
  北魏延昌年间(公元512~515年) 宣武帝派高徽出使*(左口右厌)哒,“西域诸国莫不敬惮之”,破落郡,乌孙献名马。时州郡共有佛寺1.3万余所。
  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 北魏派宋云、惠生等至天竺取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返洛,取回佛经170余部。
  北魏神龟年间(公元518~520年) 北魏派高徽再次出使*(左口右厌)哒。祆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传至魏都洛阳。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4年) 北魏秦州(今甘肃天水)城兵莫折大提(羌族)起义,称秦王。破高平后大提病死。子念生率众称帝,又破岐州(今陕西凤翔)等地,遣兵攻凉州,曾一度占据潼关。丝路交通受阻。
  北魏宣武帝、孝明帝在位期间(公元499~528年) 西域诸国遣使贡献、纳贡的即达82个国家和地区。位于最西方的是波斯、大秦,处于最南方的是南天竺,朝献次数最多的是*(左口右厌)哒(12次),盛况空前,过于两汉。
  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 中国的蚕种和养蚕法传至东罗马。后经东罗马再传至欧洲各国。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 西魏韦孝宽任雍州刺史,在路旁植树,代替土堠,以标道里。吐谷浑王夸吕通使于北齐,西魏凉州刺史宁砚得知其还,率骑袭之于赤泉。获其仆射乞伏触板,将军翟潘密,商胡240人,驼骡60头,杂彩丝绢以万计。由此可知,当时的使团即商队,商队的规模相当庞大,运量也相当可观。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隋文帝之子杨广自扬州回长安,复开函谷关道,谓之“晋王斜道”。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隋朝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吏部侍郎裴矩驻张掖,管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著《西域图记》。是年,在长安、洛阳间,废二崤道,开夔册道。在东都洛阳建天津桥和皇津桥。大业三年,在京畿寿安县(今河南宜阳县)跨洛水建永济桥。此三桥均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桥梁。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隋朝玉门关行军大将薛世雄进军伊吾,筑伊吾新城。炀帝祠恒山,西域10多个国家前来附助祝祭。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 突厥和吐谷浑附隋。隋朝设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西域至内地道路畅通。炀帝出巡张掖,高昌、伊吾等27个地方政权的头目至焉支山朝见。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十五日 隋炀帝设百戏于东都端门大街,戏场周围五千步,有手执管弦乐器者一万八千余人,声闻数十里,盛待西域诸国使者与商贾,并开放丰都市与西域客商贸易。
  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正月甲午 隋炀帝在东都洛阳,“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霓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乙卯,大会蛮夷,设鱼龙曼延之乐,颁赐各有差”。
  隋大业(公元605~618年)年间 西域相继来隋朝贡者30余国,隋炀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隋炀帝在上林苑设译经馆,天竺僧人达摩芨等在此译出《牛药师》等经论7部32卷。彦琮在此将《国家祥瑞录》等译成梵文,由天竺王含沙门带回本国。馆内还教授梵语。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 突厥、吐谷浑与唐互市。中原因受战争影响,缺少耕牛,至此始从边疆地区获得大量牲畜。西突厥统叶护可汗请求和亲,高祖从裴矩言,遣使许婚。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唐朝僧人玄奘由长安出发,经兰州(今兰州市)、凉州(今武威市)、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瓜州(今甘肃安西县)向西北过莫贺延碛至伊吾、高昌,循丝路中段中道至龟兹、跋禄迦(温宿),再西北行过大清池至碎叶,西南行经活国(今阿富汗昆都士)、迦毕试国(即罽宾),再东南行至天竺(今印度)。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 突厥颉利可汗为唐所俘,突厥亡。西域各国君长上奏太宗为天可汗,唐以突厥故地设10州,置都督府,命突利可汗为都督,突厥入居长安者有万家之多。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契苾何力与其母率领本部落1000多人,由西域迁至沙州。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吐蕃松赞干布派第一批使臣访问长安。请求与唐通婚,太宗不许。贞观十二年,再提通婚要求。贞观十四年,吐蕃使者禄东赞到长安,唐始许婚。
  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 自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浑屡扰凉州之,唐军屡败之,其可汗伏允为部下所杀。四月,李靖奏平吐谷浑,诏复其国。不久,吐谷浑国中大乱,唐遣侯君集援之。是年,阿史那社尔率众万余人,迁至灵州。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高昌王麴文泰屡阻丝绸之路,并掠伊吾等地,唐遣侯君集击败之,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10公里之雅尔湖村)。焉耆土地、人民前为高昌所掠夺者,全部归还。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 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赴吐蕃,与松赞干布完婚。公主携带书籍、经像、种子、工具及工匠等入吐蕃,松赞干布也派其子弟入唐都国学,受《诗》、《书》儒礼之教,丝路唐蕃道得以畅通。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东罗马王派使臣沿丝绸之路到长安,贡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唐回赠丝织品等。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 玄奘去印度取经,由丝路中、段南道经今青海、甘肃返回长安。二月,太宗在洛阳宫接见他。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五月 唐朝派王玄策出使中天竺,那伏帝罗那顺在戒日王死后篡位,对王玄策无礼攻掠,玄策借吐蕃及尼波罗兵大破之。这对西域通西藏的道路畅通和局势安定贡献很大。
  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 唐朝派苏定方率军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被俘,唐朝以其地分设两个都护府,皆以西突厥首领为都护。在葱岭以西设16个都督府,均属安西大都护府节制,并在西域主要道路上设驿站、置驿馆,配备驿长、马夫、车辆等。还有长行坊、长行马、使驿运制度渐趋完善。同时,烽戍、守捉等安全机构及其屯田事业等也相应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使运输安全有了保障。
  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 吐蕃军攻陷西域18州,又联合于阗攻陷龟兹等地,唐遣薛仁贵等出击吐蕃,并援送吐谷浑还其故地。八月,唐军大败于大非川,与吐蕃约和还军。丝路东段河西道受阻。
  唐仪凤四年(公元679年) 西突厥阿史那都支联吐蕃,逼安西。裴行俭以送波斯王回国为名,到西州,集兵进攻,擒都支,留王方翼筑碎叶城。
  唐开耀二年(公元682年) 西突厥阿史那车部率十姓反唐,围月弓城(今新疆霍城西南),为安西都护王方翼击败。河源军军使娄师德迎击吐蕃攻扰,八战八胜。
  唐垂拱二年(公元685年) 西域吐蕃、弩失毕十姓部落,因受突厥默啜攻掠,先后有8.7万人迁居内地。唐王朝收复安西四镇后,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 唐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麓东起蒲类海,西至西突厥诸部族。丝路中段北、中、南三道并通,伊吾成为通向西域的门户。翌年,驿道沿线开始终使用纸质驿券。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大食哈利发阿布杜马利克死,其弟瓦利德一世继位,大食伊拉克总督派副将屈底波(库退拨)率兵渡乌浒河(今阿姆河),进击唐安西都护府之“昭武九姓”诸国。
  唐景龙三年(公元709年) 大食大将屈底波征服“昭武九姓”中的安国,攻打康国,西域许多国家向唐朝求援。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 金城公主入藏和亲时,修建了洪济桥(在今青海南尕马羊曲)。
  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 屈底波攻下拔汗那(今费尔干那)及火寻(今中亚阿姆河下游一带,为“昭武九姓”诸国之一),进军至药杀水(即今锡尔河)。康国为反抗大食向突厥求援。
  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 大食屈底波军战败突厥,突厥从乌浒河、药杀水流域退出。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河南尹李杰为转运使,在长安、洛阳间置8个递运场,每递用车800乘,两个月即运粮80~100万石。
  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 屈底波被杀后,除安国、康国外,乌浒河、药杀水流域人民纷纷脱离大食统治。吐蕃与大食攻占拔汗那(即大宛),立阿了达为王。拨汗那王奔安西求救,唐将张孝嵩率兵出龟兹西数千里,力破阿了达。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 东罗马皇廷两次遣使沿丝绸之路至长安。康国国王乌勒底也遣使向唐朝求援。
  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 吐火罗遣使向唐朝求援,以摆脱大食统治。
  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 勃律(今吉尔吉斯斯坦)为吐蕃所攻,向唐朝告急。唐劝吐蕃罢兵无果,故命河西兵击吐蕃,战于青海西,大破之。吐蕃与唐朝绝交。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 吐蕃扰河西,兵败退还。鄯州裨将王忠嗣大破吐蕃,置镇西军于盐泉。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以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数与吐蕃战于青海、积石,皆大捷。又击吐谷浑,虏得全部。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 唐廷下诏两京(长安、洛阳)道路种果树,并令殿中侍御史郑审为使进行督办。
  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率兵自龟兹至疏勒,越葱岭,远征小勃律,再次疏通丝绸之路。
  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 唐吏宋浑主持整修两京驿道,新开稠桑道,自稠桑(今河南省灵宝市坡头乡稠桑村)接晋王斜路,西至湖城,东至灵宝界。
  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 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攻石国,假允石国王投降,然后出其不意攻之,俘石国王车鼻施送到长安斩首。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石国王子乞求大食及各国兵进攻唐军。高仙芝领番汉兵3万余众击大食,深入350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相持五日,高仙芝部下葛罗禄叛变,与大食军夹击唐军,仙芝大败,唐军被俘2万余人,其中有造纸工人,中国造纸术外传。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 唐将安禄山于范阳举兵反唐。翌年正月,安禄山于东京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后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又杀史思明,直至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叛乱平息,前后持续八年,史称“安史之乱”。叛军曾攻陷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丝绸之路暂阻。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 吐蕃陷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合天、天成等军,使丝路交通受阻。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吐蕃陷秦(治今甘肃天水)、渭(治今陇西东南)、洮(治今临潭)、成(治今礼县南)诸州。翌年上半年,陷河(治今甘肃临夏东北)、临(治今甘肃临洮)、原(治今宁夏固原)等州。七月入大震关。十月,陷长安。代宗逃往陕州。丝路东段暂阻。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安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原名曹令忠)、四镇留后郭昕(子仪子)遣使经回纥至长安,是年,吐蕃陷沙州(治今敦煌西)。
  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 北庭与沙陀酋长朱邪尽忠降吐蕃,丝路中段各条线路受阻。
  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 吐蕃使者到长安,唐朝遣使报聘。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 唐朝与吐蕃在长安西郊会盟,约定各安本境,互不侵犯。翌年,唐朝使者刘元鼎与吐蕃大臣钵阐布在逻些(今拉萨)东哲堆园会盟。次年,吐蕃之《唐蕃会盟碑》。
  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 沙州人张议潮逐吐蕃守将,收复沙州。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又收复张掖、酒泉等地。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 张议潮献沙、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吐鲁番东南)、甘、肃、兰、鄯、河、岷(治今岷县)、廓十一州图籍归唐,唐朝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又收复凉州。从此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和青海东北部重归唐朝版图,对丝绸之路的畅达作出了贡献。
  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十月 唐遣使去安西抚慰回鹘。使者行至灵武,遇回鹘遣使贡唐。灵武至西域道路畅通。
  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 张议潮奏逐吐蕃,克西域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地。回鹘的一支从今蒙古国境内的鄂尔浑河迁至高昌,建都高昌,史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
  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病逝,侄儿张淮深继任,后回鹘陷甘州。丝绸之路受阻。
  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 五代后唐开始收购党项、回鹘马匹,往来馆给,道路倍费,灵州道上马匹源源流入。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 于阗王李圣天遣马继荣出使后晋。是年,后晋遣张匡邺、高居诲出使于阗,路出灵州,灵州道通畅。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于阗国王李圣天遣使贡玉枕、玉圭,摩尼师贡琉璃瓶、胡锦等物。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北宋高僧王继业奉诏赴印度取经,同行僧众达300多人,由灵州西行,经河西走廊,过高昌、焉耆、于阗、疏勒,越葱岭至印度,历时12载,取回《涅槃经》42卷。
  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中国僧众60多人赴印度取经,与200多回鹘商人结伴同行,经灵州、凉州、甘州等地,至凉州时曾被吐蕃劫持,后被释放。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 高昌回鹘遣督麦索温等人入贡,其王自称西州外甥“师子厮兰汉”。北宋遣供奉官王延德使高昌,辽亦遣使至高昌。
  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 婆罗门(古印度国名)僧人永世、波斯外道(基督教聂斯脱里派)阿里烟等从西域来中国。“东行经六月至大食,又二月至西州,又三月至夏州”。至西州后与回鹘人作伴,经灵州道至东京开封。
  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 龟兹回鹘可汗王禄胜遣使曹万通以玉、名马、独峰骆驼、镔铁剑甲、琉璃器等到开封向宋廷朝贡。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辽从幽州南下攻宋,至澶州,遂订“澶渊之盟”,以白沟为界,草原丝绸之路交通归疗所有。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甘州回鹘夜落纥及其母宝物公主等遣使向宋廷朝贡。夏州万子等军主率领族兵进攻甘州回鹘,回鹘设伏要路,剿戮殆尽。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 于阗国黑韩王遣回鹘罗斯温等以方物来献,奏称:“臣万里宋朝,获见天日,愿圣人万岁,与远人作主”。这是喀拉汗朝以于阗名义,初次沿丝绸之路与宋交往。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 北宋命曹贤顺为瓜沙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任职后通贡于辽,与辽进行友好往来。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 河湟吐蕃宗哥族首领唃厮啰、李立遵、温逋奇等向北宋贡名马,赐唃厮啰等锦袍、金带,供帐什物、茶、药等。凉州吐蕃厮铎督亦向北宋贡马12匹,厚赐其使。
  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 北宋下诏西凉府、回鹘,自今贡使改走秦州入朝。契丹以西夏阻扰贡使,领军掠扰,西夏主德明拒之。
  北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 西夏主德明表请北宋令大食国贡使取道夏境,宋不许。此后大食国贡使改行海道。
  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 西夏攻灭甘州回鹘国。唃厮啰移居青唐城,丝路青唐道复兴。
  北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 元昊攻取沙、瓜、肃三州后,河西道受阻。
  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 北宋派左侍禁鲁经,屯田员外郎刘焕先后出使青唐,谕唃厮啰助讨西夏。由青唐城(今西宁市)西出柴达木盆地。所历龟兹回鹘、喀拉汗于阗,越葱岭一线,遂为丝绸之路要道。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58年) 契丹公主出嫁唃厮啰之子董毡,夏出兵攻唃厮啰,为其所败。次年,契丹遣使由回鹘路至青唐,约唃厮啰举兵攻夏国。
  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 北宋京都汴梁虹桥建成,位于汴河东水门外七里,其桥无柱,皆以巨木支架,宛如长虹。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 北宋将军王韶以当地吐蕃首领抢劫西域“般擦”(使者)和不肯归附为由,进军熙河,于六年尽复熙、河、洮、岷、叠等州。
  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吐蕃等西方少数民族颇以善马至边,所嗜惟茶。始遣三司干当公事李杞入蜀筹划买茶,于秦凤、熙河博马,茶马互市复兴,并置水陆茶递铺。
  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 北宋起大军五路攻西夏,李宪收复兰州。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 西夏与吐蕃大酋鬼章扰宋。宋遣游师雄伐鬼章,攻讲朱城,断黄河飞梁(即吐谷浑河厉桥,唐称吐蕃河桥,位于今循化古什群峡口),青唐10万众不得渡,遂擒鬼章。北宋赐名讲朱城为大通城。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 北宋修复兰州金城关,并修建金城关浮桥,欲通丝路河西道。
  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 北宋将军王瞻取青唐,先于兰州喀罗川(庄浪河)及河州安乡关分别修建浮桥,计划两路进军。
  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 北宋童贯进军河南,先令刘仲武在撒逋谷口(今化隆查甫)结桥渡师,收复积石军。
  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北宋在大通河流域的古骨龙(今门源朱古地区)筑城置震武军,并建震武军浮桥。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 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征。次年,金将娄室追擒辽天祚帝于应州(今山西应县)新城东60里(30公里)。辽亡。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 金兵攻陷北宋京都开封,年初虏徽宗、钦宗等北撤,北宋亡。五月,宋康王赵构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史称南宋。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大食国遣使由丝绸之路达熙州向宋贡献。宋高宗“以有用之川茶不去贸易战马,惟换取毫无用处的珠玉”为由,厚赐谢绝。
  南宋绍兴二年(西辽延庆八年,公元1132年) 耶律大石于今新疆、中亚一带建立西辽帝国。是年称菊尔汗,又称天祐皇帝,即西辽德宗。后定都于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草原丝绸之路大部路段在其控制之中。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 西夏权臣任得敬密通南宋求助。宋四川宣抚虞允文“以蜡丸书答得敬”,约夹攻金。
  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 金升积石军为积石州,仍治溪哥城,又名祈安城。
  蒙古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 蒙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即成吉思汗大位,雄踞草原丝绸之路沿线。
  金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 西夏重修河州来羌城界炳灵寺飞桥(折桥),被金焚毁,复于会州黄河上建莎桥(索桥)。
  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8年)春 成吉思汗派出450人的伊斯兰商队,带着丝绸、毛皮等货物及500头骆驼,前往花剌子模进行贸易。当商队经过讹答剌城(亦称斡脱罗儿、兀提剌耳、在锡尔河中游),被花剌子模地方官府全部杀害。成吉思汗又派三名使臣前往交涉,要求交出凶手,遭拒绝,首席使臣被杀,另外两名被剃去胡须后被驱逐出境。
  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公元1219年) 成吉思汗率师西征,当行至天池以西之塔勒奇山谷(即果子沟)时,长140里(70余公里)的山谷,山高路险,大军无法通过,察合台劈山开路,开通了通向阿力马里(亦称阿力麻里,在今中国新疆霍城以北)的道路。在劈山开路中,共建大、小木桥48座。
  蒙古成吉思汗十六年(公元1221年) 成吉思汗在八鲁湾(今阿富汗哈布尔以北之查里卡)召见了丘处机。翌年,又三次召见丘,丘的弟子李志常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详细记述了丘处机从燕州(今北京)至西域的往来线路。书中还记载有:在俭州(今唐努鸟梁海境地),有汉民千百人居之,织绫罗绵绮,“有传舍通和林路(即哈刺和林)”。
  南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 金发兵袭击西夏,西夏自焚大通桥败归。
  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 蒙古灭西夏以后,丝绸之路沿线尽属蒙古统治之下,再次复兴。
  蒙古托雷监国(公元1228年) 耶律楚材撰写的《西游录》成书,记述了他随成吉思汗西征的线路和他在西域的见闻。
  蒙古乃马真后二年(公元1243年) 钦察汗国(公元1243~1502年)建立,其疆域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至高加索、北至北冰洋,以萨莱城为京都,有道路和驿传可通和林及大都。钦察汗国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蒙古贵由汗元年(公元1248年) 普兰诺·迦宾(有的译为“加宾尼”、“勃拉奴克劈尼”)率罗马教皇使团到达哈剌和林。
  蒙古蒙哥汗六年(公元1256年)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儿汗国(公元1256年~1353年)建立,其国疆域东起阿姆河,西至小亚细亚,北邻钦察汗国,南至阿拉伯海。地当欧、亚南路交通要冲,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都城贴必力思,有道路和驿传通达和林及大都。
  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 忽必烈用刘秉忠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 马可·波罗父子历经千辛万苦,从意大利到达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召集百官,开盛会相迎。设大宴洗尘,并将马可·波罗列入荣誉侍从名册之中。中国畏兀儿旅行家列班·扫马(有的译作“列边·骚马”、“拉班·把扫马”,公元1225~1294年),从大都出发,开始中亚、西亚、欧洲之行。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元朝从太和岭(今山西雁门关)到别失八里设立30个驿站。至元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公元1282~1286年),先后完成了和田、阇鄽(今且末)、怯台(今且末东南)、罗卜(今若羌)等驿道上的驿站设置,并同敦煌相连,东至大都(今北京)。
  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 《马可·波罗游记》写成。它是13世纪中叶,中西道路交通的长篇实录。
  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 窝阔台汗海都死,其子察八儿继汗位,与察哈台汗朵瓦降元,中亚交通恢复。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 罗马教皇派鄂多利克(公元1285~1331年)从意大利威尼斯港启程来中国,于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到大都。在大都居住三年,于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返回欧洲。来时走海路,返欧时沿丝绸之路西去。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由通政院总管全国站赤。
  元元统三年至至正三年(公元1335~1343年) 意大利商人,著名作家裴哥罗蒂编著的《通商指南》(一称《各国商业志》)成书。书中记载有14世纪从欧洲通往中国的道路、重要城市、进出口货物简况和度量衡制度等。
  元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 元朝派遣使团访问罗马教皇。
  元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 罗马教皇派使团回访元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到大都,向顺帝献骏马一匹。
  元代(公元1279~1369年) 元朝以大都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和驿站系统形成。全国共有1500个驿站,拥有马、牛、驴5.85万头,车、船、轿1.07万辆(只、顶),从事驿道运输、道路养护任务的共约20~30万户,100~150万人,为当时世界上较为完善的驿传制度。尤其在窝阔台汗国(今新疆北部)、察哈台汗国(今中国新疆南部)、吐蕃地区(今青海、西藏和四川甘孜地区)的首府,均有道路和驿道通至和林或大都。其中从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经玉门关、肃州、甘州等地通达大都的驿道都是沿着丝绸之路行走的。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明廷下令开垦荒田,即所谓“屯田遍天下,九边为刺”,形成了长达万余里的“九边防守驿道”。其中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有宁夏、甘凉、固原、西宁4条线路,计长3100里(1550余公里)。仅甘凉大边驿道上即设置驿站31个。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明朝修接河西走廊之长城,并修筑嘉峪关,堪称“天下雄关”。长城和关城均属“中华国宝,世界奇观”。冯胜征西,命守御指挥佥事赵祥在兰州城西8公里黄河上造浮桥。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卫国公邓愈,在兰州城西4里(2公里)建造浮桥,名“镇远桥”。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 太祖朱元璋派高僧智光出使尼泊尔。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九月,帖木尔帝国(占有中亚、西亚等广大地区)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15匹,驼2峰。自是,频岁贡马驼等。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 派给事中傅安、郭骥等率1500人及大批礼物出使帖木尔帝国。傅安等被帖木尔汗扣留13年,直到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帖木尔汗的第四子沙哈鲁始将傅安送回,双方恢复通商关系。
  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西域哈密一次向明廷贡马4740匹。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哈密、波斯等贡马3546匹,以及貂皮、硼砂等物,成祖赐锡3.2万锭、纹绮100疋、绢1500疋。
  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 明廷派都指挥使白阿尔忻台出使撒马尔罕等中亚国家。
  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 明廷派史部侍郎陈诚、中官李达、户部主事李暹出使西域哈烈等17个国家,于次年九月回到北京,历时一年零九个月。陈诚于永乐年间曾先后5次出使西域,著有《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记述了所经丝绸之路的具体线路和西域各地的社会情况。
  明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368~1424年) 波斯、大食、印度、花剌子模、哈烈、撒马尔罕、阿富汗等西域80多个国家(或地区),同明王朝往来,使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商队相当庞大。永乐元年,一支由北京返回撒马尔罕的商队,仅运载货物的骆驼就达800峰之多。
  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 西藏高僧释迦也失二次赴北京,宣宗封他为“大慈法王”。后来,他到蒙古等地弘扬黄教,是为黄教传入中原之始。
  明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6~1457年) 瓦剌向明廷派出贡使43次,其中13次贡使人数达2.41万多人,11次贡马驼6.84万匹(峰),5次贡貂鼠、银鼠等各种皮货18.63万多张,明廷对其赏赐亦丰。如正统四年(公元1457年)五月,对贡使3000余人赏各色润绢9.01万多疋,衣服3088裘。
  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 明朝都御史崔让于宁夏镇(今宁夏银川市)南熏门外红花渠上修建“永通桥”。
  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 西北地区“茶马互市”推动了丝路运输的发展。在河湟、陇右、河西诸地设置有“茶马司”。弘治中,贸易官茶每岁20多万公斤,易马1.4万匹。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 吐鲁番满速儿与明王朝争夺哈密,进击肃州、甘州,明王朝关闭嘉峪关,丝绸之路受阻。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吐鲁番将牙兰降明,满速儿入贡于明,丝绸之路又复畅通。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 波斯商人哈智摩哈美德从肃州贩卖大量大黄运至意大利威尼斯出售。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 知州刘卓奏请朝廷批准,用官银造船2只,设水夫6人,在莲花渡口(今甘肃炳灵寺附近)置渡,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要津渡之一。
  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 三世达赖达索南嘉措从西藏到达甘州,帮助明廷说服顺义王俺答汗从青海撤回内蒙古土默特部。他随俺答汗到内蒙古讲授佛经,劝说俺答汗废除夫死妻殉葬、为死者宰杀大量驼马作祭祀的习俗。
  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 葡萄牙耶稣教神甫鄂本笃,随亚美尼亚商团,沿丝绸之路到中国传教,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到达肃州,不久卧病不起,派随行人约翰肥的南德前往北京。鄂本笃于公元1607年4月11日病逝于肃州。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复修靖远索桥(位于靖远县黄河上)以缆索系舟数十浮于河面,上铺木板以通行。
  清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二年(公元1688~1703年) 清朝皇帝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准噶尔部。以后又多次向新疆用兵。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 吐鲁番和哈密商贾60余人,结伙循丝绸之路,经安西、酒泉、张掖等地到中原地区进行商贸活动。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 令甘肃巡抚直接管理茶叶经销,设洮岷、河州、西安、庄浪、甘州5个茶马司,隶属总督府。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准噶尔商人一次赶羊2.3万只,沿丝绸之路经巴里坤、哈密、安西等地,到达酒泉销售。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 在甘肃靖远石门乡小口村附近黄河渡口处(即丝路东段北线索桥古渡),立有一块乾隆年间《山陕修路碑》,记述往来商旅捐银补修渡口和道路的情况。就有山西、陕西两省的7个府、3个州、30个县180多家商行,每个商行用几百至数千匹骡马和骆驼,将河西、内蒙、新疆的食盐、皮货、羊毛等大宗物资运往西安等地,同时又将西安等地的土特产品及东南地区运来的商品运至甘肃、新疆,远销国外。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 张格尔攻陷喀什噶尔、和阗、叶尔羌、英吉沙尔后,丝路交通中段线路受阻。以陕甘总督杨遇春为钦差大臣,命长龄为总统军事。杨率兵经陕、甘,驰赴新疆。翌年,杨、长收复失地,平息了张格尔叛乱。
  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 清朝中期,由中原经陕西、甘肃沿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的茶叶,以官茶为主,每年约20万封(茯茶每封3斤,杂茶每封5斤)共80~100万斤,是年,销至40~50万封(其中,南疆八城年销20万封)。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 清廷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台通商章程》不平等条约。翌年,在伊宁、塔城正式同沙俄通商。中国与沙俄交换和贸易的主要物资为丝绸、铸铜、铁、铁器、土特产品等。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 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镇压回民起义。但他在陕、甘、新地区倡修道路,整治驿道,组织合理运输,发展道路运输业,对发展交通事业也作出了贡献。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 左宗棠改任饮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令都统金顺总理行营营务,刘锦棠率湖湘步军进疆,收复天山南北,扫清浩罕军官阿古柏残匪军。为了保证进疆军队的给养,在河西走廊组织公商大车5000余辆、驮畜3.45万头、承担进疆军粮等运输任务。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陕甘总督府在兰州创办制呢局,在上海购置24马力、34马力(17.9和25.3千瓦)的蒸汽发动机各一台,织呢机20架、洗毛机30360锭,纺织机3架,由水路转陆路运至兰州。这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现代工业运输。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新疆改建为行省,省会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当时的迪化,东西袤延八里,市廛迤逦相属,肩磨毂击,故有“小苏杭之称”。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五月 敦煌石窟中藏经洞(现编号为17号窟)中发现了约4.7万件遗书、绢画等,被称为“敦煌遗书”,震惊中外学术界。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汴洛(开封至洛阳)铁路开始兴修,以后东西延伸为陇海铁路,是沿丝绸之路最早修筑的铁路。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印度、阿富汗和英国常驻南疆的商贾达1295户、3115人。他们分布在疏勒、伽师、巴楚、英吉沙、莎车、和田、于阗、柯坪、温宿、库车、轮台、吐鲁番、迪化等地,从事商业活动。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 由意大利人西皮奥内·博尔盖亲王等3人驾驶“伊塔拉”牌小汽车,由北京启程,沿“官马西道”,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由新疆出境返回意大利,这是沿丝绸之路上最早通行的汽车。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四月 兰州黄河铁桥正式开工修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八月全面竣工,共用银312136两。它是沿丝绸之路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被誉为“黄河第一桥”。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中期 在丝路交通主干道上各行省驿站的分布情况是:直隶183驿,河南120驿(其中在丝路沿线22驿),陕西130驿,甘肃183驿,新疆213驿。北京通往新疆的南北两条干线及20余条支线设置了近500处驿站。
  民国8年(公元1919年) 长潼汽车运输公司成立,并在西安至潼关公路线上开办汽车客货运输业务。这是沿丝绸之路最早开辟的汽车客货运输业务。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 中国航空公司成立。翌年,开通了由上海经南京、洛阳、西安、兰州、迪化至中亚、西亚、欧洲的航线。以后,又相继开通了由南京经徐州、郑州至西安、西安至兰州;由北平经归绥、银川至兰州;由兰州经肃州、哈密至迪化等航线。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 受中国政府的委托,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率科学考察团到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进行考察,并设想勘测和修筑一条新疆同中原相连接公路的可能性。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五月 西安至兰州公路建成并投入营运,全长704.411公里,是沿丝绸之路最早修建的公路,也是西北地区公路修建之始。
  民国33年(公元1944年)二月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从此,丝绸之路沿线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工作逐步加强。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 陇海铁路经过40年的修筑,是年,从江苏连云港修至甘肃天水,长1375公里。
  1949年8月 兰州解放,原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七区公路工程局、第七运输处所辖公路、车辆、机构、员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处接管。
  1952年 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384公里修通。至此,陇海铁路全线贯通。全路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5省,全长1759公里,为现代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2年 兰新(兰州至乌鲁木齐)铁路建成,这条铁路横贯甘肃、新疆两省、区,全长1892公里。
  1981年6月 交通部将全国的公路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村道五个行政等级。其中和丝绸之路同一走向或同丝绸之路相交叉的国道干线有19条,即:1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307、309、310、312、313、314、315、316线。
  1990年9月 从乌鲁木齐西站至阿拉山口中国国境站,长476公里的北疆铁路建成,并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土西铁路接轨。这标志着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这条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至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其中:中国路段4127公里,绝大部分路段是沿着丝绸之路修筑的),是一条现代的丝绸之路。12月,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计长16.311公里,是丝绸之路沿线最早建成的高速公路。
  1994年9月 兰新铁路武威南至乌鲁木齐段复线建成,长1622公里,历时3年,投资人民币40亿元。
  1995年3月 中国同巴基斯坦、吉尔古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四国政府过境运输协定》。11月,中、巴、吉、哈过境运输启动。11月,地中海27国外长聚会商讨共建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问题,提出重振丝绸之路雄风,推动了新亚欧大陆桥建设的开展。
  1996年3月 在曼谷召开的亚欧会议上,提出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和新的亚欧大陆桥问题。5月,在中国北京召开“96(即公元1996年)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的发展与合作”。李鹏总理会见了与会的460多名中外代表。是年仅从亚欧大陆东端桥头堡连云港过境的国际集装箱就达12118标准箱,比上年增加了47倍。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国家和地区已从几个增加到十几个,运向也从单一的由东向西发展到双向运输,货物种类从机械产品发展到化工、机电、轻工、农副产品等几十类,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显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丝绸之路将日益繁荣昌盛。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编著.-北京: 中国公路交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