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3.5 班底尔河谷行
作者:王炳华
我们在塔什库尔干河东地区还进行了一般的考古调查,有关具体资料同样有益于我们认识、研究塔什库尔干地区历史及“丝绸之路”的交通情况。
自塔什库尔干县城过河而东,翻越坎达尔山,经兴地到下班底尔、阿克塔木、瓦卡、肖依墩,再翻越一处不太高的大坂,到马尔洋,这是一条与塔什库尔干河谷走向平行的南北向山沟。河谷不宽,只一二公里。沿一道小河顺坡而进,沿途见到石堆墓、土城堡,大都分布在河谷两岸的低山地上,古墓地表均为石堆,每一区墓葬数量不多。墓葬分布中的这一特点,与存在定居、农业的地区形成很鲜明的对照。
班底乡所在山沟沟谷很狭隘,谷底一水中流,草场不大,全乡人口才一千稍过。入班底沟不远,近乡政府所在,低山坡上见一小土堡: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40米,地面不见更多遗迹、遗物。墙垣构筑方法是底部为石基,上层为土坯夹泥,层层砌垒,现高只存2米左右。古堡外见古墓葬,同样是表面堆石。考古所曾试掘其一,竖穴土室,人架仰身直肢,随殉一件陶器,饰刻画之三角纹,明显具有早期特征。古堡下,近河滩之台地上有石棺,上部为石盖板,部分已暴露于地表。从形制分析,与塔什库尔干县城南34公里处吉尔阿勒墓葬近同。此土堡俯临班底河谷,控制着去班底、瓦卡、马尔洋的隘道。堡塞虽不大,但形势十分险要。
班底峡谷,宽不过一二公里,两侧秃山屏列,不见树木,只在河谷底部稍有小块草场。至瓦卡,峡谷较此稍宽阔。瓦卡沟内,河西岸第二台地上,亦见土堡、古墓,外部形制与班底近同。古墓数量较多,亦较集中。由于河谷狭、地势坡度大,夏日每天下午至第二天上午,山上雪水流泻至此,形成汹涌急流。不谙有关地势、道路,不敢随便行走。另外,此处由于地势高寒,农作物只有青稞、豌豆、油菜。河谷狭窄、水草局限,牲畜数量也不多。
去马尔洋翻越大坂途中,因汽车故障中途折返,但在高山坡上却又见到一片野葱。这片野葱漫布在一条较浅凹的泄水沟内,葱高可40厘米,叶扁平,每株有六七片叶,对称展开。时在七月底,野葱的紫色球状花成簇开放,远望成带,在荒山顶上成为显目景观。据老乡讲,这类野葱在地势较高的高山夏牧场内,随处可见。生长较低处者,见者采食,逐渐少了。《汉书·西域传》称帕米尔为“葱岭”,《西河旧事》云:“葱岭,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以名焉”,颇为正确地说明了汉代所以名“帕米尔”为“葱岭”的由来,“葱岭”是一个典型的汉式地名。“丝绸之路”早开,并越葱岭而西行。从“葱岭”之名早在汉代已见之于史籍,就清楚地透示了相关的历史消息。
在介绍有关塔什库尔干地区考古文化情况时,还有一处值得一提的线索。现属塔什库尔干县达不达乡三大队热斯卡木,是一处十分值得注意的地区。它地处叶尔羌河谷,自达不达骑马四天可以到达。不大的热西卡木河,是叶尔羌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沟谷不宽,七个小居民点沿热西卡木河谷分布,河谷宽不足一公里,约三百多亩面积的平地成东西向展开,海拔4000米,俗称“穷托卡依”。从地理位置看,这里与马尔洋谷地相去不远,河谷可以相通。关于热斯卡木的遗迹遗物,塔什库尔干地区不少人曾从各个角度反复强调,称相当丰富:在阿克迭列克见过古代城堡,玉素坎有铜矿及古文物、陶片、金银饰物等,且常有所见。目前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一般情况下与外界联系十分稀少。如从叶城西行,顺叶尔羌河谷走,可以通达热西卡木地区。从热西卡木翻越西岩大坂(海拔4900米),可以进入塔什库尔干河谷。这样,与红其拉甫、明铁盖、瓦赫基里大坂通道可以相连通。因此,它也是一条值得注意的交通孔道。这一古道,结合热斯卡木地区已见的古堡、古址,对我们分析自莎车西入帕米尔的路线、帕米尔的古代文化遗存,均不失为重要的线索。由于时间不宜,交通条件局限,我们两次均未能前往,颇以为憾,但愿近年可以得机会实现此行。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