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西域考古文存

5.1 唐代文献见“西州白水镇”

作者:王炳华

      
  5 唐白水镇考
  唐代文献中有“白水涧道”,唐代碑刻中见“白水镇”。它们同在西州境内,同与“白水”关联。给人的突出印象是:这是彼此存在密切关系的两个地名。
  “白水镇”见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碑刻,但其具体所在却未见研究考释。
  究明白水镇城之所在,不仅有助于认识唐王朝在西州地区的军事设置,有助于新疆历史研究,且可填补历史地理学上一个小小的空白,故为之考。失当之处,祈方家指正。
  5.1 唐代文献见“西州白水镇”
  敦煌莫高窟前古碑中提到“白水镇”,首见于清代地理学者徐松的名著《西域水道记》。
  在《西域水道记》卷3“党河”条下,徐松曾介绍:“莫高窟前,侧立周李君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盖碑创于前秦。彼土耆赵吉云,乾隆癸卯岁,岩畔沙中掘得断碑,有文云秦建元二年沙门乐僔立。旋为沙所没,李君碑即修乐僔功德也。”碑石“两面刻度。以建初尺高五尺七寸六分,广三尺二寸。前面二十八行,行五十字。后面三十行,行四十八字。碑首篆额‘大周李君重修功德记’”。《西域水道记》采录了全部碑文,文内多见武后时所造新字。碑阴最后,记述了建碑李君的家系、亲族姓名、职官等,其中有“……弟怀恩,昭武校尉,行西州白水镇将,上柱国”等字,碑石建于武则天圣历元年五月(698年)。从这一唐代碑石可以确知,在公元640年唐王朝平定高昌、设置西州以后,在西州境内曾设置白水镇,派兵戍守。武则天时期任白水镇将的是甘肃敦煌大族李怀恩,受封为上柱国,昭武校尉。
  同一资料,还见于敦煌学家姜亮夫先生的近著《莫高窟年表》。有关碑石被称为“李怀让武周圣历元年修莫高窟佛龛碑”,碑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号的第365窟前。姜亮夫先生曾据碑拓,参照徐松、罗振玉录文进行校勘,据称,碑石“阳面二十一行,行五十字。阴面三十行,行四十八字。末有八行,为祖父子孙题名,分三列”。〔1〕与徐松所述稍有差异,但“弟怀恩,昭武校尉,行西州白水镇将,上柱国”这一文字记录,因刻石文字十分清晰,录文完全一致。
  此外,在近年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中,也见到多件有关“白水镇”的文字。如1972年发掘之吐鲁番阿斯塔那第209号墓,自入葬女尸穿着之纸鞋折得的一件文书如下:
  “(前缺)
  府张君君
  府 (下残)
  □□□年 叁月 日天山府索进达辞
  进达元不是白水镇番,昨为口
  如后到,所
  上,谨辞。
  (后缺)”
  文书中,年、月、日、天等均武周新字,故可肯定是武周时期有关西州天山府人索进达去白水镇值番的一件呈文。〔2〕
  据上引唐碑、唐文可知,至少在武周时期,唐西州境内曾有白水镇的设置,可以结论无疑。
  〔1〕姜亮夫《莫高窟年表》,正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68页。
  〔2〕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42页。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