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5.4 “白水镇”城故址
作者:王炳华

调查表明:正当白杨沟峡谷西口,在平坦的草场上隆起一大块铁黑色山岩。就在这处硗确不平的岩块上,端端正正、正对宽才200米左右的白杨沟峡谷谷口,坐落着一区古堡。这座古堡利用岩石地势,凭借精心构筑的堡墙,就如在峡谷通道口安设了一座坚牢的塞门。真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难行。当年要凭借这一古堡控制峡谷通道,控制天山南北交通的意图,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见图5.1)。
这座古堡,形势十分险要。堡城虽不大,却有内外两重。城墙是取当地碎砾石夹灰壤土夯筑而成。夯层厚10~15厘米,夯打密实。墙基厚2~3米,高可5米。与所在岩石一道,相对高于地面近十米。城墙依山势而铺展,内城墙南北长50米,东西长30米,西向见一豁口,可能与当年的城门有关。在内城圈外,东、北、南三面,又延展出夯土墙近一周,最后形成东西70米、南北80米的外城墙垣。
这座土城垣,由于地理位置冲要,直到近、现代仍见使用,是兵家必争之处(这一点由土城垣中有人发现过火枪弹头,就可以证明),这当然并不令人奇怪。目前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是:这一土城,始筑在什么时间?
作者曾在古城中调查过两次。城内地面采集物因为既距现代居民点不远,且近代兵乱中亦见使用,很自然就是古代陶片与现代废弃物交陈互见。古代陶片中,有手制红、褐陶,有附加堆纹、锥刺纹的灰陶。这在新疆陶器中,是比较古老的特征,其年代不会晚到汉代以后。给人的逻辑结论是:在汉代以前,这里就有人在居住、生活。
作者曾仔细在城墙夯土中观察,寻求有时代特征的文化遗物。在城墙夯土中找到的陶片有20多块,这些陶片主要也是手制红、褐陶碎块,很少几片轮制灰陶。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城墙夯土中,没有找到一件时代较晚,或现代新疆居民生活中使用的粗陶、瓷器或其他用器的碎片。而在城内地面,找到这类废弃物是并不困难的。这就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启示:这一土城城垣,绝不是近现代才修筑的。它修筑的年代,根据夯层中包含的陶片多是城内出土的、汉代前后的手制碎陶片,最晚也不过是晋与南北朝时期的轮制灰陶片。因此,这一土城修筑的年代,只可能是在南北朝以后、唐代或唐代稍前,与文献中所见的“白水镇”城修筑的年代,差不多一致。 白水镇地理形势图
白水镇地理形势图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