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西域考古文存

6.1 “玉其土尔”遗址现状

作者:王炳华



  作者在这里提到的“玉其土尔”遗址,实际包含玉其土尔、夏克土尔两个遗址点,它们分居渭干河东、西岸,隔河相对。虽有二称,实为一体。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因为库车、新和两县,今天以渭干河为界,这就出现了一个更偶然的现象:玉其土尔居渭干河东,现属库车;夏克土尔居渭干河西,归于新和。一组有机联系的古代遗址,于是被分割在两个行政县内。拙文以“库车玉其土尔古城与唐安西柘橛关”为题,一是因为库车绿洲的地域,传统上可以包括新和、沙雅在内;二是玉其土尔、夏克土尔既可以一区遗址相视,则用玉其土尔作为这区遗址的代表,当无大碍。
  玉其土尔、夏克土尔,是维吾尔语称谓。汉语意义上的“玉其土尔”当为“三座瞭墩”,“夏克土尔”则含“天堑”之意。但在过去的考古报告中,却是别有名称的。82年前,黄文弼称它为“色乃当”;一百年前,伯希和称它为“都勒杜尔·阿胡尔”。
  黄文弼对这区遗址的考察,时在距今82年前的1928年。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黄氏曾报导其考察结果:“……八日,移至千佛洞(指库木吐拉千佛洞——引者)之南,库木吐拉村庄附近旧城工作。旧城名色乃当,遗址尚存。周约420米,四方形,附近已开垦为熟地。余等在城东北隅,拾唐代陶片数块,间有带波纹灰陶片,当在唐前。在城北里许,且有一陶片上划汉字,字迹甚模糊。有土堡一,土人称为‘炮台’,盖为当时守戍官兵瞭望之所。在沙雅河(渭干河)西岸,与河坝洞区东庙相对,亦有古代寺庙遗址一区。……此地为千佛洞,实为大庙遗址。形同一小城,周约380米。沿城四周,均有住宅遗迹。城东有方形高塔一座,底宽8米,高约7米,砖砌。形同西安大雁塔,唯顶部已残毁……在城西亦有高塔一座,下为方形,宽约8米,上略圆形,宽约6.3米,高约6米余。城中已生青草。除拾得唐代陶片外,余无他物。”〔1〕黄文弼所指这一“色乃当”旧城,其地理位置与我们所称的“玉其土尔”一致。但82年前比较丰富的遗迹,今天已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黄文弼的记录,可以得到的主要概念是:河东的玉其土尔遗址,被称为城。城垣呈方形,周约420米。河西的夏克土尔遗址,被称为大庙。但周围也有类似城垣的建筑,周长达380米。遗址时代,据地表遗物见出为唐代遗存,但不能排除唐代以前已经有人活动。
  伯希和于1907年到库车,不仅在这一遗址内进行了调查,而且进行了发掘。他称这一遗址为“都勒杜尔·阿胡尔”。1982年,巴黎正式发表了他的《都勒杜尔·阿胡尔和苏巴什》考古报告,详细介绍了这里出土的文物、寺院遗迹、佛塔、佛像残部、壁画残片、斗拱类木质建筑材料、陶器、丝、毛织物等。从报告中所附遗址位置图,不仅可以肯定这一“都勒杜尔·阿胡尔”遗址,就是今天库车地区人们称谓的玉其土尔、夏克土尔,而且可以看到,伯希和发掘的主要地点,是在渭干河西岸的夏克土尔(见图6.1)。在刊布的地图中,还有一区边长114米×134米,形若古堡的平面图。〔2〕1985年底,作者利用到巴黎访问之机,认真观察了现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的都勒杜尔,阿胡尔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东方手卷部看到了这一遗址出土的200多件唐代汉文文书。收藏在吉美博物馆的文物,主要部分已见于上引发掘报告,但同一遗址内出土的大量古代文书,其中包括200多件汉文文书,至今仍深藏在东方手卷部库房,未见刊布,更不必说应该在同一报告中刊布了。这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因为同一遗址中的不同类文物,被分割在不同的报告中,势必局限人们对遗址做出正确、科学的分析,甚至会引导人们对遗址产生完全错误的概念。伯希和认为,这区遗址可能是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阿奢理贰大寺”,〔3〕可以作为一个证明。
  库车县文管所梁志祥同志长住库车,从事库车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多年,对县境遗址情况十分熟悉。在他近年发表的《库车县古遗址简介》一文中,〔4〕较全面地介绍了县境古城、佛寺、古烽燧的分布特点,并论及玉其土尔、夏克土尔及这两处遗址东南二三公里的库木土尔(意为沙墩),认为它们是一组关系密切的古城堡,是唐安西都护府下的重要屯戍中心之一。遗憾的是,文字过于简略,只谈了结论,却没有对这一论点进行申述。
  1985年秋,作者在库车、巴楚考古工作期间,曾对这区遗址简单进行了调查。遗址现状已远不如一百多年前伯希和面对的情况,也与82年前黄文弼所见,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有关遗迹已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渭干河西岸的夏克土尔遗址,除一区土塔仍高耸于地面,受到保护外,大部分遗迹(包括多量房址、堡墙、寺院等),多已毁灭无存。隔河相对的玉其土尔遗址,与黄文弼当年所见情况比较也相去甚远,不少遗迹同样残毁无存。遗址区内东北角,有一稍高土塔。遗址区内,尚见不少土龛洞室。地表可见较厚重的陶片,具有库车地区唐代陶器特征。在近年进行过的多次文物调查工作中,库车县文管所曾在这里先后搜集到不少唐代钱币、文物,多开元通宝、建中通宝、大历元宝及不少唐代陶器残片。我们在遗址区匆匆一过,也采集到开元通宝一枚。
  遗址区内所见文物,不论伯希和、黄文弼还是近年零星调查工作中所获,一个共同点是:几乎全部都是唐代文物。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区遗址的现存遗迹,应该是唐代遗存。
  为了更好地认识这区遗址的性质,对这区遗址的准确位置须强调一下:遗址位于今库车县城西,距离约21公里。自库车县城沿库车—喀什公路西行21公里后,抵渭干河桥。遗址正当桥畔路北,分居渭干河两岸。遗址的地理形势是:北倚天山山脉的前山地带雀离塔格山,控扼渭干河。所谓“渭干河”,是木扎特河、克孜尔河在拜城县境汇流一体后的名称。它们在克孜尔千佛洞附近汇流,东向转南,穿越雀离塔格山,直泄库车、新和、沙雅绿洲,而形成古代龟兹王国的重要农业生产中心。渭干河水系内,古城遗址连绵相继,这主要均得之于渭干河的滋润、灌溉。渭干河自玉其土尔、夏克土尔下流,河面宽阔,自然也成为古代龟兹都城西境的一道天然屏障。
  〔1〕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
  〔2〕[法]M.P.伯希和《都勒杜尔·阿胡尔和苏巴什》,巴黎,1982年。)
  〔3〕[法]M.P.伯希和《吐火罗语与库车语》,《吐火罗语考》,中华书局,1957年。
  〔4〕梁志祥《库车县古遗址简介》,《新疆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玉其土尔遗址形势

玉其土尔遗址形势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