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12.3 墓葬时代、族属及其他
作者:王炳华
在前面对昭苏草原上土墩墓、石人墓的时代、民族属性及出土金银器、丝织品时代特征进行过分析后,可以作如下结论:
(1)昭苏草原上广泛存在的土墩墓,时代不可能晚到西突厥王国时期;
(2)波马金银器、丝织品时代,从文物风格看,不应晚到公元5世纪以后;
(3)与已见突厥式金银器比较,波马金银器风格不同。
因此,将波马土墩墓中出土的金银器与突厥王国联系在一起,缺少充分理由。
面对波马出土的金银器,稍加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特点:这是具有强烈地区特色及艺术风格的一批文物,在黄金制器上镶嵌大量红宝石(未见蓝宝石、绿松石,而这在此前的南西伯利亚地区是相当普遍存在的);红宝石多作椭圆形、指甲形、水滴形、弯月形;以小金珠构成的联珠、三角形、菱形作地纹,为当日时尚;以金箔做成的圆形金叶,垂饰于衣、帽,构成“步摇”,也是它的时尚(这一时尚曾影响中原大地,并远播至朝鲜半岛、日本)。其制作工艺(焊、铆、锤揲、镶嵌等)及相关图案传袭相当长的时间,从公元2世纪至公元5世纪间久盛不衰。器物造型、装饰风格有显明的地区特点,与中亚地区此前人们比较熟悉的波斯萨珊金银器、粟特金银器风格大不相同。因此,很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至于墓葬或工艺的主人,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出土了这批金银器的封土规模看,不能算是昭苏草原或伊犁河流域土墩墓中规模最大的。但死者盖黄金镶宝石面具、佩金带、镶宝石金剑鞘,用金袖套、金指套,穿珠绣锦袍等分析,可以肯定墓主人必是当时、当地民族王国最高统治集团中的一员。因为,只有他们才得有可能掌握如此大量的黄金、宝石,并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标示最高身份的这类珍宝。
公元4—5世纪中,在伊犁河流域政治舞台上最为显赫的成员,据汉文史籍记录,应是悦般。与其关系较为密切,应属嚈哒、柔然。关于悦般的文字记录不是很多,从《北史》、《魏书》十分有限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它在匈奴之后的公元5世纪时,已统有伊犁河流域,其领地“在龟兹北,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余万……其人清洁于胡……日三澡漱,然后饮食”。〔1〕在当时的中亚草原,是经济技术比较进步、文化比较先进的一个王国。史籍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很生动地反应了这一历史的真实:4世纪末,柔然王国首领大檀曾邀请悦般国王前去访问,以结盟好。悦般国王率领亲随,进入柔然国境,却见柔然属民不洗衣服、不梳理头发,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洗碗而以舌舔之。悦般国王觉得自己到了一个野蛮不文明的国度,立即掉转马头回国。自此,悦般与柔然反目成仇。公元448年,悦般曾派使者与北魏联系,共谋进攻柔然。而悦般国的统治中心,就在龟兹北面的天山草原,昭苏自然是属于其中的。
我们在这里提出悦般,自然还只是一个逻辑的推论,只不过是可能性之一。悦般,作为当时比较先进的一个政治实体,在中亚地区比较悠久的金银器加工传统的影响下,在王国境内发展出自己的金银器制作中心,自然也是完全可能的。
〔1〕《魏书》卷120,列传90、《北史》卷93,列传85“悦般国”条。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