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前言
作者:孟昭勋
丝绸之路的开拓,曾经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交融发展作出过伟大的奉献,它承载着凝重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广博的思想内涵和人类多元文化融汇的精华,是一条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连接东西方世界经贸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国际大通道,是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它深沉睿智的文化底蕴,璀璨优雅的文化内涵,古老悠久,源远流长,风格特异,无与伦比,绵延继世,从未断裂,以其昔日的荣光,耀眼的辉煌,映照世界,嘉惠人类,激励今人。柔和、优美、飘逸、绚丽的丝绸,开创了创新发明、蚕丝生产的历史先河;张骞“凿空”,丝绸之路的贯通,绵延万里的“骆驼商队”,把文明和友谊播撒亚、欧、非沿途各国。同时也把丝绸飘逸的柔和,绚丽的优雅呈送给世界,让丝绸之美靓丽寰宇,让丝绸之美布撒人间,美化了人类生活,滋润了人类心灵。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人类文明思想内涵和凝重文化底蕴,所呈现出的深邃思维,独特理念,文化科技的创新和实践,融汇和升华,曾经为华夏民族的文明昌盛和世界文明交融发展,作出过伟大奉献。特别是其影响并非已成为历史的追忆,恰仍然光耀在当今世界人类生产和生活之中。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罕见的生机与活力,可谓气象万千,情景无限。随着2007年的历史大盘点,激荡人心的2008年的到来,在这个激荡的年代,我们自身也经历着这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神七问天”、“和而不同”、“多元境界”和“国际金融海啸”的洗礼。新的科学技术的强势出场催生了当代科学技术的重新洗牌,传统的科学技术手段必须在未来大整合中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传统的科学技术在巨变的年代必须作出新的抉择,必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承弘扬,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规律趋势而嬗变,迎来涅槃又一春。
当我们以辉煌的历史成就迎来新世纪的时刻,总揽上下五千年,审视万里丝路情,及时地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文化演变历程、历史导向、兴衰起伏、发展规律,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思维,总结历史经验,展现审视未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发展战略,跨入更加灿烂的新世纪,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大有裨益。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首都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本世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它必将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启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次科学技术伟大勃兴的高潮,拉开了中华民族开创科技大国、科技强国、民族复兴的大幕。为了响应和贯彻科学大会的战略部署,丝绸之路论坛丛书编委会创意策划编撰《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卷,遵循丛书编撰的基本要求和宗旨,以世界范围为统一整体,以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为载体,以丝绸之路科技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实践为两翼,翕翼双飞。并对中华民族科学技术的继承与弘扬,开拓与创新,机遇与挑战,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引进吸收与重点跨越,科技革命与自主创新这一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深入冷静地沉思,科学理性地审视,有一个比较准确、科学的把握和诠释。
“丝绸之路论坛”丛书编委会继《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文化经贸概览》卷之后,又陆续编著出版了《丝路商魂——新亚欧大陆桥再创丝路辉煌》卷、《丝路华夏医学辨析》卷、《新世纪丝绸之路旅游》卷,2006年又酝酿创意策划了《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卷,几经周折,几易其人,最终在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丘进、蒋庄德等校领导同志的热情支持下,由该校张蓉教授精心组织,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终于在2009年10月脱稿付梓,经编委会终审定稿,交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掩卷沉思,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卷是一门包含了丰富科学技术思想内涵,有着鲜明浓重人文科学的学术科研课题。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紧紧迫近在我们的面前,它需要一种为了致力于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科学发展战略、启动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伟大复兴,科学务实,与时俱进的艰辛拼搏,科学求索的献身精神。本书参与者大都是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多年的专家、学者,坚信为了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承前启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启动中华民族历史上科学技术伟大勃兴的高潮,实现自己崇高人生目的,奉献于国家和人民有意又有价值的事业,而无私地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潮下,这种献身学术科研的精神,很难有人如此热衷,实乃难能可贵。
本书的策划和写作是在西安中亚文化经贸友好协会和丝绸之路论坛丛书编委会指导下进行的。编撰创意策划大纲拟定由孟昭勋、丁彬完成。撰写大纲由张蓉组织具体实施。本书具体分工是:前言、总论:孟昭勋;第一章:张蓉、张悠南;第二章:张蓉、李覃;第三章:祝菊贤、初阔林;第四章:张晶、张勇、冯弢;第五章:宋希斌;第六章:翟扬莉;第七章:张蓉、贾辰飞;第八章、张蓉;第九章:张蓉、朱延梅;附录:张莹。全书由张蓉、翟扬莉统稿初审;孟昭勋、丁彬、郭卫二稿统稿复审;孟昭勋、丁彬、郭卫三稿终审后向编委会呈报终审意见,经编委会终审定稿。
在全书编著的过程中,编撰者参阅了许多文献资料著作,在书末编列了主要参考文献书目,限于篇幅,所有引文数据、论点均未能一一注明出处,敬请广大读者鉴谅。
限于编著者水平,舛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孟昭勋
2009年10月28日子绢田云阁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孟昭勋,张蓉主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