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唐天坛遗址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唐天坛遗址在西安市南郊雁塔区长延堡之东,陕西师范大学南墙外。天坛,即祭天之坛。祭天是历代封建王朝隆重的祭典之一。《周礼》:“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即天坛)奏之。夏日至,于沣中之方丘(亦名方泽,即地坛)奏之”。韩愈《明水赋》:“或将祀圜丘于玄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封建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每岁冬至日,皇帝亲临天坛祀天,以向上天祈福、禳灾,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标榜的天命论迷信活动。天坛亦名圜(圜字同圆,古代指天体)丘,丘作圆形,有台三级。《周礼》:“以礼祀昊天上帝”。《礼记》:“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尔雅》:“环丘泰(坛),祭天也。方泽泰圻,祭地也”。象征古时天圆地方之说。《周书·河洛篇》:“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古称为谷神)。古制,圜丘祭天,在国阳之郊(南郊),方丘祭地,于国阴之郊(北郊)”。《水经注》:“汉圜丘崇二丈,周围一百二十步”。考汉代皇帝祭天,原在甘泉(在今陕西省淳化县)。汉成帝时(前32——7年)迁至长安。《长安志》载:“天坛在唐长安启夏门西南二里处”,启夏门是长安外郭南面三门之一,位于居中的明德门之东,此坛直至北宋时代仍然完整。迨至明、清两代,改在北京祭天。北京的天坛,亦有圜丘祈年殿等建筑。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