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景观

党家村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一座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位于城东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占地面积16.5公倾。地处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
  党家村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三年(1851年)于村东北高地兴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党家村北屏土塬,南临泌水,避风向阳,选址恰当。民居布局紧凑,错落有致,风貌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浓厚。现存完好的明清四合院125院,村中有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暗道、哨门等公共建筑。
  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有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不畏风雨。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住有序。村中20多条巷道纵横贯通,主次分明,曲直有致,一律条石或卵石墁铺,既便于行走,又有利于排水,还可保护墙基。走进党家村,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三雕俱全,是雕刻艺术之宝库。家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墀头。门内正面有照壁,以避直冲。中间多为象征富贵、长寿、安乐的砖雕图案。门簪、门楣及檐枋木为木雕。更为夺目的是门额的题字,反映宅主的地位、文化修养及精神追求。其字为木雕或砖刻,是书法艺术的展示。如云南临安知府,其家门楣题书“太史第”,标志着曾在翰林任职。清末举人贾乐天,热心教育,创办韩城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其家门楣题书“诒谋燕翼”,表明造福于后代。村中有看家楼,砖砌方形3层楼阁式,高14.5米,登上可俯视全村,远眺四周景色。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村东南有高37.5米的七级六角形楼阁式砖塔,名为文星塔,祈求文运兴盛,是该村的显著标志。
  党家村不仅大兴土木,也追求文化的提高,当时以科举为荣,读书成风。明清两代有进士、举人5名,秀才44名,几乎半数家户取得功名。1988年日本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宣读考察党家村的文章后,引起轰动,国际友人和港台同胞纷纷来此观光考察。中日两国专家学者曾组成联合调查团,进行了专门考察,1992年编写出版了《党家村——中国北方传统的农村集落》一书,对该村及其民宅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党家村被中外专家誉为“民居瑰宝”、“人类居住的活化石”。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