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景观

革命圣地——延安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相邻,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南北分别与陕西的渭南、铜川、榆林相毗邻,总面积37028平方公里,辖一区十二县,总人口193万人。
  延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在这块黄土地上,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之地,这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有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它雄浑壮美的风姿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往直前的民族精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辉煌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全市耕地总面积28.4万公顷,森地面积277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1800万亩,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延安苹果个大、色艳、酥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栽植面积9.5万公顷,年产量 39.69万吨,被国家列为外销基地。延安马铃薯种植百万亩,年产量7亿公斤,被国家农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洋芋之乡”。地下矿产丰富,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07年)所在地,已探明地质储量4.3亿吨,现年可采加工量300万吨。延安煤炭属中灰(5.82—15.34%)、低硫(0.47—0.59%)、低磷(0.125%以下),高发热量(平均7587卡/千克)的优质煤,已探明地质储量71亿吨,现年开采量近700万吨,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和东亚邻国。延安紫砂陶土储量5000多万吨,品位高,易开采,是中国紫砂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年产陶瓷制品1600多万件,产品畅销全国,屡获大奖。遍布全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景点,以窑洞为主的民居瑰宝,以鼓艺、剪纸、美术为主的民间艺术,以米酒、油馍馍等多不胜数的民间传统食品,构成了绚丽的黄土风情文化,使延安驰名天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延安坚持改革,立足当地资源,择优开发石油、煤炭、卷烟、电力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基础较为雄厚的工业经济体系。农业上的烟、果、羊、薯四大主导产业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亦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由建国初的1亿元增至现在的75.09亿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延安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网络等现代城市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市政建设连年投入巨资,文化艺术中心、广电中心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使历史文化名城更加充满生机。
  延安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概括为“二黄二圣”(即:革命圣地、民族圣地;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延安在历史上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演变,经久不衰,文化遗产遍布全市。据文物普查资料统计,全市目前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古文化遗址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石刻艺术1344处;古建筑180处)。
  延安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共产党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目前,延安对外开放的有中央领导人的旧居、中央机关旧址、重要的会议旧址、战场遗址、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共140多处,可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