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景观

灞陵桥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在定西地区渭源县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有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灞陵桥,俗称“卧桥”。因桥身拱起,宛如长虹,有“渭水长虹”之称。
  灞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系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初为平桥,传说徐达夜梦受汉武帝爱妃指点,乃以木笼装石为墩修成,桥上配以玉石栏杆,徐达亲题桥名,有“渭河第一桥”之称。可惜“即济行人,复通车马”的桥梁,后为洪水冲毁。现存桥系民国八年(1919年)由县长马向贤派当地名匠何遇江、何遇海兄弟二人,仿兰州雷滩河握桥式样设计改建而成。桥身南北向,全长40米,曲跨29.5米,高15.4米,宽4.8米。桥面和桥底部均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形成半圆状桥体。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配有扶手栏杆。桥顶为飞檐挑阁式廊房,共13间,46柱。桥两端建有卷棚式桥头屋,雄伟壮观,结构独特,工艺精巧,成为渭水一大景观。历史上蒋介石、孙科、杨虎城等名人曾为其题词。
  夏季时节,渭河两岸树木成荫,远眺灞陵桥,犹如一道长虹静卧于万绿丛中,河风习习,富有诗情画意。长期以来,不少诗人、画家、书法家,观光灞陵桥,留下了许多墨迹和诗篇。著名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游灞陵桥时,题写了“大道之行”的匾额。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