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景观

须弥山石窟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固原地区石窟较多,如:石窑寺石窟、天都山石窟、无量山石窟、石窑湾石窟、扫帚岭石窟、禅佛寺石窟等,但保存完整的当数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座落在六盘山支脉的须弥山东麓,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砾岩及页岩构成。距固原县城57公里,属黄铎堡乡。这里漫山遍野苍松挺拔,林涛阵阵,座座洞窟掩映其间;山脚下石落泉涌,流水潺潺,真有一派佛家境地之感,故以“须弥松涛”列为清代固原八景之一。这里汉代曾称逢义山,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主要通道。北魏时在这里凿石窟,雕佛像,改称须弥山。隋唐于此设石门关,为原州七关之一。宋代仍为军事要地,西夏也曾在此置须弥寨。
  须弥山石窟约始凿于北魏,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经西魏、北周和隋的连续造凿而盛于唐,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石窟寺院。315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造像分布在150个洞窟中,被划分为大佛楼、子孙宫、园光寺、相国寺、桃花洞等区,分布在须弥山的8座崖面上。
  1983年,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拨专款整修,现已焕然一新。日本佛教考察团游览了须弥山石窟后,题字赞誉为“宁夏的敦煌”。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