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瞿昙寺
作者:赵芹
在青海省众多的寺院中,瞿昙寺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式宫廷建筑风格的明代寺院,也是青海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它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气势宏伟而又古色古香,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和碑志记载,在明代以前,当地就已有佛寺。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加强明王朝与青海地方上层首领之间的领属关系,特赐寺额一块,上书“瞿昙寺”三字,右下有“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立”字样。尔后,经过30多年的大规模补建,初具了今天“瞿昙寺”的格局。“瞿昙”是梵语,意为佛祖。因此,人们在追溯瞿昙寺渊源时,就以1387年为始建年。
这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位于距西宁80多公里的乐都县碾伯镇境内。它前临瞿昙河,背依罗汉山,四周群山环绕,近处林木郁郁苍苍,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在红墙绿瓦的恢宏建筑群的衬托下,瞿昙寺显得更加幽静壮丽,雄浑古朴。
寺院占地面积2.73公顷,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为前、中、后三进院落,从山门起的中轴线上依次为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和隆国殿。各殿依山势逐层升高。形式各异的殿堂,石绿色的装饰彩画,古朴的斗拱,构成了明代早期建筑的风格。
隆国殿是寺内规模最大、最辉煌、最气派的建筑,建筑面积912平方米,殿堂两侧对称地陪衬着御碑亭、护法亭、壁画回廊;左右设有小经堂,4座佛塔,建筑风格中轴对称,颇有皇宫建筑风格,故有“青海故宫”之美称。殿内有一眼清泉——瞿昙池,巧妙的工匠在清泉上修建了一座高3米的“泉神堂”,形成殿内有堂,堂中有泉的奇景。
瞿昙寺珍藏的明清文物十分丰富,尤其是技巧高超的壁画,更为佛教增添了神秘色彩。寺内两侧共有画廊51间,其中28间布满了巨幅彩色壁画,面积在360平方米以上,其内容源于佛教传说,描述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圆寂的生平经历。壁画因用矿石颜料绘成,历经500多年风雨,至今仍鲜丽夺目,画中人物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国内藏传佛教的壁画中历史最久,可谓壁画之珍品。
寺内还有一座青铜巨钟,此钟铸造于明朝宣德年间,高1.8米,直径1.5米,重1吨,钟声浑厚,可传至15公里以外;还有“象背云鼓”的石雕,象背上托起了木雕的叠云,叠云上又架着一面真鼓,令人赞叹不绝。
此外还有明朝皇帝所赐御碑,明清时的十多方匾额,御制的金印、象牙印等珍贵文物。
每年6月15日,瞿昙寺举行“花儿会”,形式不拘一格,活泼多样,引来了周围几个县乃至甘肃临夏等地远道而来的藏汉等民族歌手,使肃穆威严的瞿昙寺顿时变得沸腾起来。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