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佛指真身——法门寺
作者:李良义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忧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实遵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宗李渊改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唐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建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5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贞观五年(631),唐太宗第一次开示佛骨。佛指舍利的重现,掀起了一股崇佛热潮。显庆四年(650),宫廷主持佛事活动的僧人弘静等向高宗建议再示法门寺佛骨,高宗敕准前往开示,并赐钱5000、绢50匹以充供养,后又赐绢3000匹作为造佛像、宝塔的资金。佛指舍利再现人间时,道宣法师目睹手摸,他这样记述:“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正方,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余内小指于孔中,恰受。”这就是1987年4月在法门寺塔基地宫发掘的四枚舍利中的第一枚。当年高宗将这枚舍利迎请到皇宫里供奉,武则天施物布绢1000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直到龙朔二年(662)才送回法门寺塔中。这次迎佛骨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奉献最多的一次。公元873年,唐懿宗第七次迎佛骨。迎接仪式极为隆重,执幡仪仗约万队,瞻礼仕女僧尼如潮如流。歌舞管弦和梵诵之声沸天盈地。懿宗亲自出迎,向佛骨顶礼膜拜,将佛骨“迎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清床,龙麟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以作供养,“宰相以下竞施金帛,不可胜数。”当年,懿宗去世,次年爆发了黄巢起义。873年底,僖宗诏令将佛骨送还法门寺。次年正月初四关闭了塔下地宫石门。
五代、两宋时期,法门寺佛事萧条。明朝隆庆三年(1569),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四级木塔崩塌。万历七年(1579),由士绅杨禹臣倡导在民间集资,历30年建成了13级宝塔,塔为八棱形,高47米,整个塔体为仿木构式砖塔。
清朝几次对法门寺进行修整,建起大雄殿、木佛殿、西佛殿、铜佛殿、浴佛殿和九子母殿。到民国中期,法门寺的布局为:中轴线上有山门、铜佛殿、真身宝塔、正殿等主要建筑,两侧有鼓楼、钟楼、睡佛殿和禅佛殿。1939年,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先生集资对宝塔进行了加固,并请大乘和尚住寺。1949年后,法门寺先后由良卿、常惠、惠民、澄观等法师主持寺务。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法门寺真身宝塔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以来,政府拨款重修了大佛殿、铜佛殿、西方三圣殿和钟鼓楼,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
1987年4月,封闭1000多年的神秘地宫之门被打开,里边金碧辉煌,千年古物熠熠放光。经测量,地宫长21.21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国内迄今发现的佛塔地宫中最大的一个。地宫基石皆雕成仰莲瓣形,地宫共有四道门,门上雕有天王护法像、莲花等,色彩鲜艳。门楣上绘有姿态各异的瑞鸟朱雀。前室发现了《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账碑》,这两通碑不仅是研究法门寺历史,而且是研究唐朝佛教的重要资料。从地宫发掘了四枚佛指骨舍利,一枚置于嘉陵频伽纹壶门座银棺中,一枚置于双凤宝盖纹银棺中,还有一枚置于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中。这是套装的八重宝函,从里向外第一重是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庭银柱上套置佛骨舍利。发掘的真身舍利“秘藏”于一普通的铁函里。打开铁函,里边是个银函,上有45尊造像和“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的錾刻,再里层是银包角檀香木函,木函内放置着一具嵌宝水晶椁,真身佛指就安放在椁内的壶门座玉棺中。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经过考古科学发掘,有文献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是当今佛教界的最高圣物。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