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在中国

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张掖大佛寺

作者:李良义





  卧佛造像丰满端秀,怡静安详。大佛身后塑迦叶、阿汉等十大弟子,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间隔得体,色彩协调,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它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别具一格,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每当风清日丽之时,雀鸟围翔,铃声成韵,它是甘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张掖大佛寺,以拥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而著名。大佛殿内有身长约35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故又名“卧佛寺”,为张掖一大胜景,现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也为全国现存唯一的西夏党项族佛教大寺院,是当时陇右最著名的佛教寺院,鼎盛时期僧众最多时达1万多人。大佛寺是中国西部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佛教博物馆。
  大佛寺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此寺原来规模宏大,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并有双眼井、木爪树、金塔六角亭等景观,一口洪钟重2000余斤,声透九霄。殿宇巍峨壮观,古木参天,是一个清静去处。元明时期,大佛寺的影响远及欧亚。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留居甘州游览名胜,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对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卧佛塑像大加赞赏,推崇备至。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亦曾游览大佛寺,在他的记载中说:“雕刻功夫精致,故诸像皆与活人无异。”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到20世纪40年代,寺内建筑大部分已毁。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殿和土塔三处。1985年按布局迁建了牌楼、山门,又迁建了三座散存的殿堂。
  大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坐东面西,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高20.2米,宽48.3米,进深24.5米。面阔9间,进深7间,总面积1370平方米。四周木构廊庑。殿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雕刻细腻,栩栩如生。正门两侧各嵌着用50块方砖拼成的浅浮雕两幅,每幅4.6米见方,刻工精细,富丽浑厚,是砖雕艺术的精品。殿内彩塑现存31尊。正中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5米,肩宽7.5米,佛手指中可睡一人。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卧佛。像为木胎泥塑,中空,金妆彩绘,面部贴金,右胁而卧。大殿四壁和二层板壁上绘有壁书,约530平方米,内容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佛经故事及《西游记》人物等,线条流畅,色泽清丽。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殿,木质结构建造。内藏明英宗朱祁镇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的一部佛经,经籍名目繁多,集佛教经典之大成,共计350种,685函3584卷。该经不仅书法隽秀,刀工精美,而且图文并茂,装帧工艺高超,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宝。其中有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胜王经》、《报恩经》、《大唐西域记》等,殊为珍贵,是全省现存最完整的经藏。
  大佛寺中轴线上最后处建一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喇嘛式塔,通高33.37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建于方形台基之上,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塔座之上有两层须弥座,其中一层须弥座上有八座小塔。第二层座上是覆钵形塔身。塔身之上又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五个小龛,龛内供佛像。座顶有相轮。1921年因地震塔顶毁坏,1986年修复。此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大佛寺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1966年在卧佛腹内发现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在河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提供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资料。1977年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殿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是古代中外贸易往来的见证。此外,该寺还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碑。
  张掖万寿寺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现仅存建于中轴线上的木塔和藏经楼。1983年至1987年,张掖市拨专款按万寿寺原布局,迁建了原老寺庙大殿、配殿等,形成了寺院建筑群。国外网站曾经介绍万寿寺中的木塔很奇怪,因为这是一座耸立在学校校园里的古迹。
  木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基平面呈正八边形,单边长4.2米,建于高1.5米、边长20.3米的正方形台基上。塔基房对边宽15.1米,塔身共九层,一至七层为砖砌,八、九层为木构。塔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各层壁设门窗或设假门窗,门上砖雕仿木结构斗拱,门边镌刻楹联。一层东门横额:“登极九天”,西门横额:“入三摩地”,檐下雕刻十二生肖图。
  根据佛籍记载,木塔建于晋以前,是释迦牟尼涅槃得舍利子8.4万颗。阿育王将每粒舍利子造塔一处供奉,中原共有16座舍利塔,万寿寺木塔即为其中的一座。塔内原为咯吱作响的木梯,重修后换成陡峭的铁梯。除远处两座楼外,此塔是全市最高点,所以夏天傍晚在这里欣赏张掖市全貌非常惬意。
  木塔高32.8米,塔顶呈八角伞形。每层的八个角都有一个用木雕成的口含宝珠的龙头。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声闻数千里。木塔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为1926年重建。木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