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在中国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作者:李良义





  王陵有种悲凉的美,如果在冬日萧索时或夕阳余晖中去,不禁心升肃静。神秘的王陵是贺兰山下的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它是人们领略西夏文化、寻古探幽的旅游胜地。
  位于距银川市约35公里的贺兰山麓,有一处神秘的所在,这里曾经辉煌无比,神圣无比。
  西夏是中国11世纪初以羌族中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90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踞西北两百年”。西夏国的建立对中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局部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规模宏大,陵区范围南北约10公里,东西4公里。在方圆40多平方公里的陵区内,随着地势的起伏,错落有致地排列着8座西夏帝王的陵墓和7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其布局严整,虽然大部分都被破坏和盗掘,仅存废墟,但游客至此,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西夏帝王的雄姿和气概。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义的宋陵相当。
  公元11世纪,西夏与宋、辽鼎足而立。这个游牧的民族安定下来,有了国号,有了文字,有了天下第一宝剑。西夏人气宇轩昂,剽悍骁勇。“风雨西夏,党项悲歌”。成吉思汗六次征战均以失败告终,却没想到后来西夏的统治者们竟被蒙古人的气势所吓倒,自开城门,献城投降。但苟且却未能偷生。蒙古人屠城、掘墓、焚书……所有的华丽均成为历史,唯有那被毁的王陵在无声地抽泣。
  至今,西夏王陵仍有三大未解之谜:一是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暴发不计其数,但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至今不明;二是“陵塔”之说屡见报端,但塔式建筑很少定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则无人说明;三是帝王灵柩运来以后,先在献殿上置放一下,然后由献殿后面北侧门一直运到墓道里,这也是全国头一次发现,很可能与西夏人的信仰观念和鬼神崇拜有关。
  为了让海内外人士了解西夏历史,探究西夏文化的奥秘,在不断加强陵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着力开发了以三号陵为中心的游览区,相继建设了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西夏碑林等展现西夏深厚历史文化的景点。西夏陵独特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旅游者。近几年,多次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人们了解西夏历史、探寻西夏文化的一处重要文物旅游景区,也是宣传银川、宣传宁夏的重要窗口。
  明代诗人云:“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它以诱人的魅力和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迹而具有无限的吸引力。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