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佛教圣地——塔尔寺
作者:李良义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数以千万计的信教群众怀着无比赤诚之心,不惜代价,千里迢迢来到塔尔寺朝拜,成为青藏高原上宗教文化的景观。
塔尔寺坐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市中心28公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身份非常尊贵。藏语中,塔尔寺名为“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尊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0余公顷。
宗喀巴大师诞生于现在的塔尔寺大金瓦殿处,出身时其母剪脐带滴血之地,数年后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枝叶茂盛,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显示出一尊雄狮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宗喀巴离家赴藏学法期间,其母香萨阿切与众信徒遵宗喀巴的旨意,用石片砌成一座聚莲塔(宗喀巴纪念塔雏形),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后在塔旁建有弥勒佛殿,藏语称“衮本贤巴林”,里面供有一尊12岁身量的弥勒佛镀金坐像。弥勒佛殿成为塔尔寺的第一座佛殿。因先建聚莲宝塔,后建弥勒佛殿,即先有塔,后有寺,人们就称之为“塔尔寺”。
塔尔寺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749年乾隆皇帝曾御赐寺匾额“梵宗寺”。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周围群山状若莲花,寺院坐落莲花底部,依山势而建,有殿堂15座,僧舍9300余间,组成藏汉风格相结合的佛教园林建筑群。造型各异的佛塔、灵塔是塔尔寺的一大特点,著名的佛塔有八宝如意塔、宗喀巴纪念塔、过门塔、时轮塔、菩提塔等。宗喀巴纪念塔又称“菩提大银塔”,是塔尔寺最珍贵、最著名的宝塔,它矗立在大金瓦殿内上下贯通的天井中。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宝库,现存数以万计的珍贵工艺品以及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被称为塔尔寺宗教艺术的“三绝”,誉满藏区。
塔尔寺的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规模宏大,内容多取材于佛本生故事以及历史传说。传说文成公主把带去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供奉在新修的大昭寺里。当时天寒地冻,没有鲜花,人们就把酥油塑成了一束花供奉在佛前,从此相沿成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艺术门类。对于那些制作酥油花的人来说,是一种苦行僧般的修行。酥油花是用洁白的酥油再调和各种颜料塑成的,酥油花在常温下会融化,所以艺僧们要在极低的气温下制作,还要不时地把手放进冰水中降温。
塔尔寺的壁画无处不在,大殿的墙壁、门柱和天花板上,以及禅堂卧室都有彩色绘画,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最有名的是讲经堂的13幅布幔,正中是宝贝佛宗喀巴的吉祥画像。堆秀则使用各种鲜艳的绸缎剪成想要制作的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然后再以羊毛和棉花充实其中,而后行绣在布幔上,有明显的立体感。大经堂内悬挂的“十八罗汉”堆秀作品,格外精美。
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界的高等学府,现设有显宗、秘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四大扎仓,是传授和研究佛教哲学、伦理学、藏医药学和天文历算学的最高学府。僧众在这里经过数年的学习,研修规定的课程,经严格的考试和答辩,成绩合格者,分别授予“噶然巴”、“俄仁巴”、“泽然巴”、“曼然巴”等格西学位。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