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新疆的缩影——喀什
作者:李良义




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北道向西行,经过肥沃的阿克苏绿洲和无数沙漠戈壁,快到帕米尔高原的时候,人们便会发现喀什噶尔像一颗油绿的宝石藏在大雪山和大戈壁的中间,气候宜人,风俗殊异,市井繁华,川原广袤。谁也不会想到,在千里戈壁的尽头,竟然还会有一个如此美妙的地方!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
喀什市位于南疆西部喀什绿洲的中上部。东西均与疏附县接壤;北倚古玛塔格山,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毗连;南与疏勒县隔河相望。总面积96.5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城市人口近18万人。
喀什市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克孜勒河中游,属喀什噶尔河流域洪积平原。全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沿市区南侧流过的克孜勒河,在境内长14公里,年径流量20.59亿立方米。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吐曼河,由西向东横贯市区北部,最后向南汇入克孜勒河,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城市位于两河之间商埠上,市区中西部高,向北、南、东三面倾斜。
喀什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6.5℃;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5.9℃。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822小时,年平均降水62.7毫米,多西北风。
喀什早在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时,即为西域36国之一,称“疏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小野营沟附近)设立西域都护府,疏勒始归西汉管辖。班超出使西域后,在疏勒盘襄城主持军务达30年之久。朝廷还委任徐于为西域长史,驻节疏勒。唐王朝曾两度在此设置疏勒(得沙)都护府,成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
10至13世纪初,以古代维吾尔族为主,建立了东起敦煌,西达锡尔河,北抵巴尔喀什湖,南至昆仑山的喀喇汗王朝(亦称伊列克汗朝),喀什噶尔为其东都。
121年后,成吉思汗平定西域,在喀什建立了元朝的地方政权都元帅府,行使管辖权。此时喀什被称为可失哈尔,明代称哈什哈尔,清初始称喀什噶尔,其实都是维吾尔语的不同音译。清乾隆年间,在此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节喀什,管理南疆军政事务。清光绪年间,新疆建省,设喀什噶尔道,辖府、州、直隶厅,首府驻喀什噶尔回城疏附县。
民国元年(1912),设喀什噶尔道,后改为新疆省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官公署于疏附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喀什行政区改为新疆第三督察专区,设专员公署于疏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新疆省喀什专区,专署驻疏附县。1952年9月成立喀什市,直属新疆省政府领导,市府驻疏附(即喀什回城)。1953年,疏附县府迁往喀什市西南16公里处的托克扎克镇。从此,喀什市与疏附县各有其治所。1954年,南疆设立南疆行署,管理南疆四地区,喀什市交由南疆行署直辖,并为南疆行署驻地。1956年,撤销南疆行署,成立喀什专署(上世纪70年代后改称喀什行署),此后喀什市一直是喀什行署驻地,为县级市。
喀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存有众多的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古墓葬、古建筑,显示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因其处于沙漠的绿洲之中,自然景观亦颇具特色。至于古尔邦节、肉孜节、叼羊等独特的风俗人情,更是举世闻名。这些,为发展喀什的旅游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喀什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香妃墓、石头城、艾提尕尔清真寺等。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