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东西方文明的通道——红其拉甫口岸
作者:李良义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国的古代文明,伴着驼铃马帮,由这里走向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亦由这里来到中国。
红其拉甫口岸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是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的通商口岸,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东、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
口岸原来设在塔什库尔干的皮拉力,距中巴边境34公里,海拔高度4700米,高寒缺氧。1993年,红其拉甫口岸正式迁至海拔3200米的塔什库尔干县城。新址距中巴边境131公里,离喀什290公里。
唐玄奘取经回国,途经这里,逗留数日,对当时中国西域在这里建立的城帮国“朅(qie)盘陀国”进行了考察,在《大唐西域记》中,以“朅盘陀国”为题,记录了当时塔什库尔干县的文明。
口岸自1978年重新开放边境贸易以来,截至1986年向第三国开放,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元人民币。1986年对第三国开放后,这里的中外往来人员逐日增加,外贸交易日趋活跃。中国的机械纺织、瓷器服装、日用百货等从这里远销,国外的头巾披肩、卷烟药品等从这里东进。每年平均进出境人员2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万吨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104个国家和地区的40万人次曾在红其拉甫出境、入境。仅2000年,出入境人员就有21700多人次,进出口货物2万多吨。参与外贸活动的,境外除巴基斯坦外,还有中东、南亚、欧洲各国;境内亦有内地不少省(区)。
另外,边境民间贸易也迅速发展。喀什成了当地人、和田人、阿图什人以及内地人与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人民进行民间交易的场所。
红其拉甫口岸的开放,给古丝绸之路商埠喀什带来新的繁荣,也给塔什库尔干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生机。
半农、半牧的塔吉克农牧民历来羞于言商。自口岸开放以来,塔吉克人也开始走向街头、走向市场,学习做生意,结伴闯市场。早些年,塔什库尔干县城只有一条街,除一家国境商店外,没有商店,没有饭馆,更没有宾馆。如今口岸附近变戏法似的出现了十字街头。大街两边,饭馆生意十分红火,商店相连,各地商旅纷至,更有几家宾馆鹤立鸡群,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