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上篇 草原丝绸之路 五、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 1.蒙古西征
作者:沈济时
亚洲12—14世纪的历史,在世界史上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横扫了几乎整个亚洲大陆和东欧。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历史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1.蒙古西征
(一)蒙古的建国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蒙古族的族源是:东胡→鲜卑→室韦、鞑靼→蒙古①。鲜卑是东胡的后裔。鲜卑的一个分支拓跋鲜卑曾在中国北方建立过强大的北魏王朝。入居汉地的拓跋人曾经编辑过不少书籍,其中包括一些鲜卑语图书。从《隋书·经籍志》中人们还可以看到这些鲜卑语图书的书名。尽管这些书籍今已不存,但仍有一些释义明确的鲜卑语音译词汇借其他汉籍而保存下来。
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志》提到,在云中县(今山西大同)城东30里有“纥真山”,并说鲜卑语“纥真”,在汉语中意为30里。学者们注意到,“纥真”明显地与蒙古语基数词ghuchin相似。在《南齐书·魏虏传》中记录了13个拓跋官号,全都带有蒙古语表示身份、职业的后缀“真”(-chin)。入居汉地的鲜卑人中有一个“丑奴”部,后来改为汉姓“狼”氏②。“丑奴”显然是蒙古语chino“狼”的音译,足见“丑奴”部也是一个操蒙古语的部落。
“蒙古”最初只是操蒙古语诸部中一个部落的名字。这个部落在唐代室韦诸部中已见著录,《旧唐书·北狄传》称之为“蒙兀室韦”③。蒙兀室韦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上游)一带,它是“大室韦”的一个部落。据蒙古人传说,远古时蒙古人被他部打败,仅存两男两女,亡入额儿古捏昆的山谷中,形成两个氏族:乞颜和捏古思。
宋、辽、金时代,蒙古与外界的接触逐渐增多,它的名字在许多文献中出现。在《契丹国志》中,蒙古被称为“蒙古里”。在这个时代的汉文文献中,蒙古还有另一类名称,例如:“萌古”(《辽史》)、“朦骨”(《松漠纪闻》引《契丹事迹》)、“蒙古”等。
在蒙兀室韦还居留于今大兴安岭的时候,有一些操蒙古语的部落已经西迁到蒙古草原,与当地操突厥语部落杂处。这些原蒙古部落往往被统称为“鞑靼”。鞑靼原来指居住在俱伦泊(今呼伦贝尔)一带的“塔塔儿”部。由于鞑靼一度十分强大,征服了许多迁入蒙古草原的操古蒙古语的部落,所以这些臣属于塔塔儿的诸部都自称为鞑靼。突厥、回鹘碑铭中提到的“三十姓鞑靼”和“九姓鞑靼”指的应该就是这部分蒙古人。后来鞑靼这个名字被大漠南北许多游牧部落所采纳。
除此之外,有一些操蒙古语的部落混杂在铁勒人之中,例如隋、唐时代铁勒15部中,有一个“拔野古”,它应当就是后来的蒙古“八儿忽”部。拔野古在回鹘人推翻后突厥汗国的斗争中,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操蒙古语的部落很早就迁居到今贝加尔湖周围地区,他们曾采用卢尼突厥文作为自己的书面语。其中最著名的是骨利干,分为三个部落,称“三姓骨利干”,在唐代“胜兵后四千五百,口万余人”,后来成为蒙古“豁里”部。
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败亡后,进入蒙古高原的操蒙古语诸部并没有随出逃的回鹘人一起迁走。回鹘诸部腾出的牧场,吸引了大批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古部落。他们陆续走出了大兴安岭,进入蒙古草原,其中蒙古部东迁到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地区。当时蒙古部的首领名孛儿帖赤那(Borte-chino,此言“苍狼”),其妻为豁埃马阑勒(Qohai-marr al,意为“白鹿”)。民族迁移使操蒙古语的部落成了蒙古高原的主要居民。
早期的蒙古部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历史。《契丹国志》说蒙古里“国无君长所管”,“不与契丹争战”,只以牛、羊、驼、马、皮毛等物与契丹贸易。在成吉思汗的9世祖孛端察儿时代,蒙古部征服了兀良哈人的一个不大的部落。但辽代为契丹人击败的70帐扎剌亦儿人,在其溃退途中却把蒙古部打得大败,蒙古残部不得不投靠巴儿忽部。后来成吉思汗的6世祖海都击败了这一支扎剌亦儿人,蒙古部才渐渐强大起来。
成吉思汗于1162年诞生于蒙古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他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部的贵族。当他出世时,也速该战胜了塔塔儿部,并俘其首领铁木真兀格。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成吉思汗被取名为铁木真。成吉思汗9岁那年,也速该前往宏吉剌部为他定亲,在途经塔塔儿部时被毒死。铁木真的家势迅速衰落,生活陷于困境,蒙古部被泰赤乌部贵族控制。蒙古部内还有一支强大的势力——扎只剌氏的扎木合。
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除了蒙古部以外,还有几支实力强大的部落集团:
克烈部,克烈人可能是突厥部落,或是受突厥文化强烈影响的蒙古人。他们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其首领脱邻(王罕)与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同辈,他们之间有过密切的交往。克烈人居于土剌河、斡耳寒河上游一带。
篾儿乞部,在辽代称为“梅里急”或“密儿纪”,分布于蒙古高原的北部。他们曾多次与克烈部和蒙古部争战。
塔塔儿部,在蒙古部兴起以前是蒙古高原上最著名的部落,唐代以后漠北许多部落都自称为鞑靼(塔塔儿)。12世纪时,塔塔儿人聚牧于捕鱼儿海子(今呼仑贝尔)一带。塔塔儿不仅是蒙古部的世仇,而且也同克烈人发生过多次冲突。
乃蛮部,居于蒙古高原西部。曾服属西辽。乃蛮人是当时蒙古高原上最先进的部落,他们吸收畏兀儿文明,采用畏兀儿文书写,懂得使用印章出纳钱谷。他们曾与自己的东邻克烈部以及北邻吉里吉思人多次发生冲突。多数学者认为,乃蛮人是使用突厥语的部落。
12世纪的蒙古高原,除了辽、金王朝不断用兵北方,征讨诸部以外,各部落内部贵族为争夺汗位、土地人口互相残杀,各部落之间更是战争不断,草原各族人民因此蒙受了巨大的苦难。统一蒙古高原诸部,抗衡辽、金王朝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成吉思汗成长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他成年后,先投靠克烈部的王罕,聚集部众达1万人以上。在王罕和扎只剌氏贵族扎木合的支持下,击败了篾儿乞部,于1189年被贵族会议推举为可汗。塔塔儿是金朝的属部。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蒙古部分支散只兀惕、合答斤联合宏吉剌部侵扰金边。金出兵攻到今呼仑贝尔一带,获胜。在回师时塔塔儿拦夺其所获牲畜。次年,金政府出兵征讨塔塔儿。铁木真得讯后,认定这是一个为祖先复仇、削弱宿敌塔塔儿人的好机会。遂与王罕联合,配合金军行动,大败塔塔儿部。塔塔儿部从此衰落。铁木真因此被金朝封为“札兀惕忽里”,王罕则得到“王”的封号。
控制蒙古高原东部后使铁木真的实力大为上升,危及了他与王罕联盟的基础。1203年,王罕决定乘铁木真羽翼尚未丰满,以武力解决之。铁木真得到密报后仓促应战,未能获胜。王罕得胜之后,克烈部联盟内部发生分裂,实力遭到削弱。铁木真对克烈部发动突袭,击溃了王罕的主力。王罕在向乃蛮部溃逃途中被乃蛮守将杀死,其子桑昆率残部经西夏逃入曲先(今新疆库车),在那里被杀。强大一时的克烈兀鲁思落入成吉思汗手中。
铁木真消灭克烈部后使蒙古部的势力范围向西延伸到与乃蛮人接界的地方。乃蛮贵族一向看不起蒙古人,这一胜利震惊了乃蛮部。乃蛮塔阳汗决定进攻蒙古部,并遣使漠南汪古部,约其夹攻。但汪古首领将消息报知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大会诸部,整肃了自己的部众,建立千户、百户制度,使蒙古军队成为一支攻无不克的力量。与之相反,乃蛮部分裂为塔阳汗、不亦鲁黑汗两部分,互相矛盾重重,面临被各个击破的命运。1204年,成吉思汗引军西进、大败塔阳汗部。塔阳汗受伤被擒,不久死去。两年后,成吉思汗又出兵征服乃蛮不亦鲁黑汗部。塔阳汗之子投奔西辽,乃蛮部灭亡。整个蒙古高原都处在成吉思汗的统治之下了。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之地召集贵族大会,上尊号曰“成吉思汗”,其国家称“也客·蒙古·兀鲁思”(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国”。在此之前,大漠南北诸部各有名号,蒙古只是其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大蒙古国建立后,受蒙古统治的诸部都成为蒙古的属部,采用蒙古作为他们的总名。一个统一的蒙古民族共同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二)蒙古征西域
1217年,成吉思汗决定出兵西域,命西夏征兵随行,遭到拒绝后立即派遣一支军队攻入西夏。西夏君主逃到河西,遣使请降。成吉思汗决定暂不灭夏,专事西征,蒙古军退回漠北。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西夏朝野就联蒙还是联金的问题多次进行争论。成吉思汗发现西夏的图谋,命经略华北的木华黎之子孛鲁征讨。1224年秋,孛鲁率蒙古军入侵,攻破银州,杀夏军数万。
1225年,成吉思汗从西域回军,以西夏不遣使质子、拒绝派兵从征、秘密与金朝会晤为由,于次年大举攻夏,连克黑水城(今内蒙额济纳旗东南)、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凉州、灵州(今宁夏灵武)。在消灭了夏军的主力之后,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军队围攻中兴府,自率大军进攻与西夏邻接的金、宋领土。1227年夏,成吉思汗病重。他在临死前指示:秘不发丧,防止被敌人探知消息,以等待西夏的投降。蒙古军围攻中兴达半年之久,城中食尽,不得不投降。西夏建国近200年,至此灭亡。
成吉思汗消灭乃蛮不亦鲁黑汗的属部以后,塔阳汗之子屈出律渡过也儿的石河,投奔西辽。他得到西辽末帝直鲁古的信任,在羽毛丰满后,开始勾结西辽的属国花剌子模,密谋篡夺帝位。1218年,成吉思汗命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屈出律从可失哈儿(今新疆喀什)向西出逃,被蒙古军擒获后处死,西辽国亡。这时蒙古的西境已与花剌子模相接。西辽的后裔西迁波斯,在那里建立了割据政权。
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边城讹打剌守将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臣为由,亲率大军西征,分兵四路进攻花剌子模诸城。长子术赤进攻忽阐河(锡尔河)下游,得手后转入咸海之北;察合台、窝阔台围攻讹打剌城,破城后越乞则里沙碛(今锡尔河与阿姆河两河下游之间的沙漠)进攻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另遣一军进攻忽阐河中游诸城;成吉思汗与其幼子拖雷越忽阐河攻入阿姆河以北地区,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撒曼王朝旧都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而后进入阿姆河以南、呼罗珊及今兴都库什山以南诸地。
花剌子模国势虽强,但立国时间不长,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加上其统治集团在蒙古入侵面前采取守势,无法抵敌机动性强的蒙古军。蒙古军进围撒马尔罕时,花剌子模沙(沙,意为王)摩诃末先弃城逃亡,成吉思汗遣哲别、速不台追击。摩诃末避入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岛上,不久病死。1221年,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攻克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科尼亚·乌尔根奇)。成吉思汗与拖雷分兵攻取呼罗珊(今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诸城,继而于印度河畔击溃摩诃末之子扎阑丁的军队,扎阑丁退入印度。1223年,蒙古军于西域设官置守后,率军退回蒙古。
哲别、速不台的军队在抄掠波斯各地后,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山)攻入钦察草原,1223年在阿里吉河(位于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战役中,战胜斡罗思诸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掠夺斡罗思南部。继而向东攻破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上不里阿儿诸部后,东返蒙古。
1251年元宪宗蒙哥即位后,为扩充自己家族的势力,于1252年命各支诸王贵戚从自己的辖下属民中抽取十分之二的人,组成一支大军,由其同母弟旭烈兀率领征讨尚未臣服的西域诸国,又命塔塔儿人撒里那颜出征怯失迷儿,以配合旭烈兀的军事行动,并命太宗朝时已西征至高加索地区的绰儿马罕所部军队归旭烈兀指挥。蒙哥还征集了1000名中国抛石机手、火炮手、弓弩手和大量武器,交给旭烈兀使用④。
旭烈兀的大军长途跋涉,经别十八里、阿姆河以北地区抵波斯。当时,盘踞今伊朗马赞德兰诸山城的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教派,被其他伊斯兰教徒们称为“木剌夷”(Mulahidah),意为“异端者”;而立国已500余年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已经衰落,其直辖地仅限于都城报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地区。旭烈兀于1256年消灭木剌夷国,并于1258年攻陷报达,杀末代哈里发。1259年,西征军分兵三路入侵今叙利亚地区。汉地的各种火药武器在诸次战斗中发挥了很大威力。次年春,以失乞秃儿那颜为首的蒙古使团来到军前,报告了元宪宗蒙哥死去的消息。旭烈兀遂退回波斯之地,留先锋怯的不花继续作战。同年9月,怯的不花的军队在阿音扎鲁特被埃及算端忽秃思击败,蒙古西征的锋芒终于被遏制住了。旭烈兀在西征结束后,一直留镇波斯,没有再回到东方。
①亦邻真:《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第1—23页。
②姚薇元:《北朝胡姓考》。
③《新唐书·北狄传》称之为“蒙瓦”。
④《史集》第3卷汉译本,第30页;《元史·郭侃传》载,1252年送兵仗至和林,从旭烈兀西征。
丝绸之路/沈济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