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下篇 海上丝绸之路 绪论
作者:沈济时
今天世界上千千万万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丝绸之路”这个词。在一本英文启蒙读物《丝绸之路的故事》①开头写道,一个孩子向作者维杰·辛哈发问:什么是“丝绸之路”,难道真有一条用丝绸铺成的道路吗?要回答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就不能不简要地回顾一下丝绸生产的发展历史,及其向西方传播的过程。
古代的中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鳞翅目的野蚕能吐丝结茧。从茧上抽取的丝可用作纺织原料,遂开始驯化这种昆虫,使之成为家蚕。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嫘祖曾亲自养蚕,并把饲养的方法传授给人民。其实养蚕不可能是哪一位圣人传授给人民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经过许多人之手发明的。1926年,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岭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切割过的茧,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蚕。古代的江南居民也很早便开始养蚕,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一小块绢片。
轻薄华美的中国丝绸制品很早就为域外人民所知,并远输欧洲。古代希腊人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意即“丝国”。继希腊而兴起的罗马人同样把丝绸称为“赛里丝国的布”或“赛里丝国的纱”。19世纪德国历史地理学家里希特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年)提出,把古代从东方向遥远的西方输送丝绸的通路称为“丝绸之路”(die Seiden-trasse),于是“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很快传播开来,为世界各国学者和人民所接受,沿用至今,并逐渐成为古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①Sanjiva Wijesinha,Stories of the Silk Route,Sri Lanka,1991.
丝绸之路/沈济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