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3.7夜宿姑墨
作者:王蓬



一
自张骞凿空西域,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府,把西域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之后,西域36国就屡见于史册。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国家?国土民情、历史文化、物产习俗若何?一直是学者探究不尽的课题。其实,西域也如中原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也曾历经战乱迁徙,朝代更迭,分裂统一;也如中原有过战国七雄、五胡十六国一样,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同的国家。
西域36国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36国。”其实,所谓36国,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权、国防、外交、法制等完备的国家。准确地说,只是一些城镇、部落乃至村庄。大国不足10万人,比如以歌舞著称的龟兹国有“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这是当时西域最大的国家。其他绝大部分国家仅几千人,比如尉犁国有“口九千六百”,百渠犁国有“口千四百八十”;有些小国仅数百人,如劫国有“口五百”,狐胡国有“口二百六十四”,尚不及今日的一个村落。
千年岁月,沧海桑田,许多国家都避免不了被并吞,被沙埋,消失得无影无踪,或仅仅留下遗迹。比如闻名于世的楼兰古国、精绝古国、交河古国、高昌古国等。有些则仅仅留下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名,比如鄯善、疏勒、温宿等。有的小国名字虽没有再用,但却仍知道当时存在的地方,比如于阗国即今日的和田,疏勒国即今日的喀什,姑墨国即今日阿克苏一带。首次新疆之行,便有幸在阿克苏即姑墨古国住宿游览,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二
姑墨国,《汉书·西域传》载:“有口二万四千五百。”这差不多相当于今日内地一个较大的乡镇或小县的人口。这个小国的领导机构不足10人。西汉时,设“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1人,驿长2人。”但这个小国在西汉末年王莽动乱时,还曾灭掉相邻的有“口八千四百”的温宿国,随后实力大增,一直保持到了唐代,但已更名为跋禄迦。这个国名与佛教曾在这一带盛行有关。现属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库木吐拉石窟群,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群都是佛教在这里传播留下的产物。拜城的克孜尔石窟不仅是新疆,也是全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其精美的壁画尽管在18世纪以来屡遭劫掠,但至今还保留着一万多平方米,足以和敦煌壁画相媲美。
《新唐书·西域传》载:“跋禄迦,小国也,即汉姑墨国,横六百里,纵三百里,风俗文字与龟兹同,言语少异。”龟兹亦为西域古国,系歌舞之乡,即今库车,与姑墨同属今南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距乌鲁木齐市千余公里,火车、汽车、飞机均可通达。我是乘坐火车去的,正值七月酷暑,幸好是带空调的列车,故感觉不到窗外扑面的热浪。列车晚间离开乌鲁木齐,翻越天山,经吐鲁番、库尔勒,至翌日黎明时分便驶进了阿克苏地区。这是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盆地中心横卧着全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干旱少雨,全靠天山南麓雪水融化形成的塔里木河、孔雀河、阿克苏河与喀什河流经滋润而产生出一片片绿洲。这是历代戍边屯垦将士与当地群众辛勤开发的结果。尤其建国后大规模的农垦,火车经过的许多碧绿的棉田都标有农一师团队的标记。农一师是最早进入南疆的承担垦荒的部队,拥有几十个团队,使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稻壮鱼肥的塞外江南。
三
阿克苏也是维族聚居生活的地区,七月正是小麦收获碾打的季节。胡杨夹道的乡村土路上,常有维族老人赶着毛驴车运送庄稼,不少农家禾场都有维族夫妻带着孩子在碾打小麦。火车到达阿克苏时,正是下午2时左右,太阳一览无余地把光芒热量倾泻在大地上,到处明晃晃的热气灼人,刺得眼睛不敢直看。接站的朋友脸膛晒得通红,汽车晒得发烫,让初来乍到的人很难忍受。
下榻阿克苏宾馆,这是一座充分体现维吾尔族风格的建筑。大厅有江泽民主席题词,是1998年访问中亚五国返回时所题。因为时差,新疆下午4时才上班,下午6时参观阿克苏博物馆时依旧烈日高悬,热浪滚滚。阿克苏给人一种新兴的边塞城市感觉。尽管姑墨古国历史悠久,但已难觅旧迹。这里如同内地,近几年都在抓紧旧城改造,几条新建的大道宽阔笔直,两边新楼林立,电脑、手机、酒店、服装等时新时尚广告十分醒目。也许是天气炎热,街上行人并不多。阿克苏文化局、《阿克苏文艺》编辑部、博物馆同在一座四层大楼。职工多系维族,语言不通,《阿克苏文艺》亦系维文。博物馆讲解员能说汉语,展品虽不丰富却很有特色。阿克苏出土的不同时代的彩陶、玉器,色彩如新的丝绸残片,体形完整的木乃伊,巨大的陶罐,克孜尔洞窟的壁画,还有林则徐来阿克苏踏勘土地时书写的一副对联。那是1845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遭贬后来到新疆,受命踏勘荒地。他不顾年事高迈,不避严寒酷热,来到南疆,在阿克苏、喀什一带亲历实访,探幽发微,针对土地现存弊端、水利兴衰,向朝廷提出了一系列垦荒修渠的建议,真正表现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博大胸襟。
四
新疆夏季要晚至11时才全部天黑。而此时,太阳落山,凉风骤起,吹得街道两边的胡杨树叶哗哗直响,尽驱白天酷热。漫步街头,十分凉爽,忙碌了一整天的人们都涌上街头。这才是吃晚饭的时候,酒馆饭店,灯火通明,人流熙攘,十分红火。若要品尝风味小吃,则有夜市可去。朋友带我们去的地方叫多浪夜市,因流经此地的河叫多浪河而得名。这是一处改建的小吃市场,被各种店铺摊位挤得满满当当。经营者清一色都是维族,大都是夫妻店,一个当炉,一个操案,荟萃了维族几乎所有的小吃:抓饭、烤全羊、油炸鸡、炸羊肝、羊杂碎、羊肉包子、烤羊肉串……香味扑鼻,让人眼花缭乱,真不知该选什么。
后来,还是选择了堪称新疆经典小吃的烤羊肉串。大小如同北京的冰糖葫芦,铁签长达2尺,串起大团新鲜羊肉,放在通明的炭火上一烤,油汁长流,香味顿起,再撒上盐末、味精、孜然、辣面,表面焦黄,肉中鲜嫩。咬一口,油汁长流,香味满口,加之冰镇啤酒,让人十分惬意。谁也不知吃了多少串,反正铁签放了一堆。末了,头晕乎乎微醉而归。躺在床上,只听塞外挟裹着天山积雪的凉风阵阵扑来,索性关闭空调,打开窗户,凉风扑窗而进,立时让人浑身清爽。如此盛夏酷暑,若在内地,哪晚不热得汗流浃背,辗转难眠,岂能有这般享受!
于是,十分庆幸在这姑墨古国度过了一个酷热难耐的白天,和一个清凉如水的夜晚!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