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3.10西域名器:土陶
作者:王蓬



一
新疆的土陶很有特点,尽管出土的陶器也有灰陶、红陶、彩陶,但这些显然是丝路畅通后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其中最有特色,也最吸引人的还是新疆当地烧制的土陶。其颜色与天山,与裸露的土地,与乡村的土路、土墙、土屋保持着一种高度的和谐,都是一种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色的土黄。这就土的质朴,土的粗犷,土的可爱,土陶也就成了一种艺术品。
新疆之行,我曾去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伊犁的博物馆参观。我一直认为这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途径,集中、系统,能见到实物,能提供许多进一步了解的线索。
新疆博物馆最有特色的是保持着完整人形的木乃伊,宛然如新的汉唐丝绸残片,再就是土陶了。最大的特点是大,似乎只有辽阔的新疆才配生产这样的巨型陶罐。阿克苏博物馆摆着几只土陶罐,足有一人高,得两人合抱。直让人纳闷:如此大的陶罐是怎么做出来的?讲解员说全凭手工。罐底、罐肚、罐口分几次做,然后组合。细看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据说是装粮或装酒用的。这让人想起史载张骞出使西域,回去向汉武帝汇报,说疏勒国种五谷,产葡萄、苜蓿,还有市场;车师国水草丰美,牛羊布野,富人有马至5000匹;渠犁国有水浇地5000顷;大宛国富人藏酒多至万罐。这么多的酒需要多少窑器来装!大概也是市场需求,才能促使生产出如此巨大的陶罐。根据容积装千斤酒应无问题,还依稀记得史载汉代将军吕光率领的一支远征西域的军队,到了酒乡喝得酩酊大醉的记录。
新疆土陶,南疆与北疆都有生产,但南疆喀什所生产的土陶因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而更受欢迎。根据已出土的文物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喀什就能生产陶器,汉晋时发展为彩陶。所绘皆为在南疆随处可见的花卉叶脉,牛羊动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陶器则多为日常生活使用器物,盆、罐、碗、盘、壶等等。
历越千载,尽管目下许多精美的陶瓷用品、玻璃器皿乃至不锈钢用品已遍及城乡,但在维族聚集的乡村,土陶仍为人们所喜爱,仍有不小的需求,因而天山南北至今还有土陶生产,并且在南疆喀什,有土陶一条街专事销售。
二
这条老街隐匿在喀什老城区那众多的密如蛛网的老街之中。为了找到这条古老的小街,我不得不边走边问。问了几次便有了经验,因这些街区全系维族,最好去问商贩,他们都能说几句汉语,再是街道路牌也都写着维汉两种文字。我沿着欧尔希克路,再走进阔纳代尔瓦扎路,这里全是维族古老的商业区,两边店铺林立,商号杂陈,荟萃着千行百业。街房大都两层,下层经商,上层则有木雕栏杆,半月形上檐,带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店铺最有特色的是手工艺品,各种花帽、英吉沙小刀、雕花铜壶、茶具、各种乐器。店铺也常是作坊,顾客可目睹制作的全过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再是各种风味的食品,抓饭、酸奶、拉条子、羊杂碎、烤全羊、熏马肠、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由于这些饮食多放着茴香、孜然、辣椒等佐料,加之当炉现做,炉火热气腾腾,故满街飘香。徜徉街上,犹如步入一幅色彩斑斓、特色浓郁的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生活长卷。
最后,我终于在阿热亚路与恰萨巷交界处找到了专卖土陶的那条小街。这条小街实在过于寻常,太不起眼,与那些长长短短的维族街巷没有任何两样,一样窄狭的坎坷不平的土路,一样历经沧桑的土色的街屋。只是,这条短短的街道少了一种货物的色彩与叫卖的喧嚣,一家挨着一家静静地摆满了土陶。这些土陶与土街、土墙、土屋构成了这条小街敦厚又本色的气息。
摆摊卖土陶的也不再像别样的货摊与小吃店,店主皆非维族精干的男子与俏丽的少妇,而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戴着白色或黑色的帽子,留着长长的胡须,满脸皱纹,如同历尽沧桑的退伍老兵静静地坐在毡毯上,旁边放着一把土陶壶,甚而还有一块烤得黄黄的馕,默不作声地等待着顾客。
我一家挨着一家,仔细观看这些土陶,大都是维族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有碗、碟、盘、壶、罐、水坛、面盆、水缸、大盆,再是油灯、茶具、小杯一类的小物件,皆是黄土一般的土色,有一些简约的花纹装饰。少数带釉,也仅黑绿两色。其实还是不带釉的本色土陶更粗犷质朴,让人青睐。在一片片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土陶之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各种样式的土陶壶、陶罐。有的开口很大,肚量也大,能装得下一只肥羊,大约只有新疆才用得上这样的陶罐。但有一种陶壶却很精细,这是洗浴用的一种水壶,盘口、细颈、壶肚修长,浑圆带耳,有双耳与单耳之分,再是盘口一侧伸出一个壶嘴,整个水壶都带着人体的浑圆和谐之美。让人想起欧洲古典名画家安格尔的名作《泉》,一位裸体妇女正举起一只盛水的陶罐洗浴。图画中那只水壶的形态大小都与眼前的土陶水壶十分相似。
三
我极想买只这样的陶壶,却又担心旅途不便,正犹豫间,来了一群旅游者。导游举着小旗子指着卖陶的老人介绍,他已经七十多岁,11岁开始卖陶,已有整整60年,且是第三代,他家在这条街卖土陶已经有百年之久。老人微笑着不言语,眼光犀利而平和,矜持地看着他的土陶。但这群旅游者并没有买陶。又有几个外国旅游者坐着四轮马车过来,停下看了一阵,也没有买陶。
我看着有些寂寞的老人,指着尺把高低的陶壶问他:“这只多少钱?”老人能听懂汉话,他举起两个指头。
“20元吗?”
他摇摇头:“2元。”
我大吃一惊,怎么这么便宜。想想也是,这本来就是生活用品,并非艺术品。虽来源于生活,古朴素雅,但具备着艺术品的美感和魅力,这正是让人喜爱的原因。
我仅用2元钱郑重地购下了这只土陶水壶,用几层软纸包装好后,放在旅行箱中。从遥远的南疆飞行数千公里,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开箱查看土陶壶。它居然安然无恙,我于是把它高高地置于书架之上。那段日子,几乎每天都要看上几眼,而每每看见便会会心一笑,想起遥远的喀什,有一条古老的街道,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正安详地卖着各式各样的土陶。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