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1.11周秦故土陈仓

作者:王蓬




    
  一
  车轮飞驰,汽笛长鸣,八百里秦川的景物一一退后。渐渐地,原尽山围,前面便是西秦重镇,历史文化名城陈仓。也是今日陕西仅次于西安的第二大新兴工业城市宝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人们都熟知的历史典故。说的是秦末刘邦项羽联手推翻暴秦,又互相争夺天下的故事。当初,项羽军事实力远胜刘邦,刘邦被赶出关中到汉中为王。刘邦韬光养晦,烧毁栈道,借以麻痹项羽,表示他将永居汉中,不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其实却筑坛拜将,起用良将韩信,并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声东击西,一举夺取关中,五载遂平天下。刘邦当了皇帝,陈仓也由此扬名。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宝鸡。宝鸡南屏秦岭,北邻塬坡,渭水横贯其间,依山襟水,是古人类生息的理想环境。远古时期,姜、姬、嬴三氏族先后生息繁衍于此。史传,神农炎帝姜姓部落就是在宝鸡地区起家壮大,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与黄帝。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宝鸡委实堪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呢!
  二
  不仅如此,宝鸡还诞生了两支最早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部族。周族以宝鸡的周塬为家乡,创建了长达700年之久的西周和东周;秦人则以宝鸡千阳渭塬为故土,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王朝。
  周与秦的文治武功自有史册彪炳,秦留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宝鸡的周人故里也因多次出土国宝级的青铜器而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周塬的岐邑遗址是周人家庙、墓葬、府库与三世都城所在,面积2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早在秦汉就有青铜器出土,之后历代发现更是不绝于史。仅是近年来就有多起震惊文物考古界又十分传奇的发现。1975年,董家村一位农民挖红薯窖时,一镢头挖下只听叮当之声,再刨竟挖出精美青铜器37件;仅隔一年,一位农民修屋取土时,又无意中发现窖藏青铜器163件;再是农民耕作、修渠、筑路,都不时有青铜器发现;还有一件被定为国宝级的大方鼎,竟是位农民犁地归来,懒得扛犁,让牛拖着在机耕道上挂带出来的。
  宝鸡青铜器不仅种类齐全,造型精美,且多有铭文。一个铜鼎有铭文28字,反映西周的土地转让制度;一件卫鼎有铭文207字,反映大臣有功受赏;一个墙盘铭文长达284字,追述文、武、成、康诸王事迹;再是在考古古文字界享有盛誉的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田盘皆出自宝鸡周塬。这些带着铭文的青铜器由于为当时实物,镂于青铜,无法更改,堪称信史,因而可以起到“补史之厥,详史之略,参史之错,继史之无”的作用而堪称国之瑰宝。在京展出期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法国前总统蓬皮杜都亲往参观,赞不绝口。
  唐初时,在宝鸡古陈仓道口还发现西周时期十面鼓石刻字,即石鼓文,被书法金石界认为是“石刻之祖”。曾引起杜甫、韩愈、欧阳修、苏东坡、康有为等历代大学者的热忱关注,形成一门历久不衰的学科:石鼓学。
  三
  唐代还在宝鸡境内留下一座驰名中外的法门寺。
  丝路自西汉开通,“丝绸西去,佛教东传”,沿线库车、拜城、敦煌、麦积也不知造就了多少佛窟名寺。关中西部扶风境内的法门寺所以出名,一是由于葬有佛骨,二是因为在唐代成为皇家寺院,仅是帝王朝拜便达七次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巨、耗费钱粮资金之多都极为惊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据说,佛骨迎进长安时,家家备案,户户焚香,万人空巷,争相朝拜。一位信徒为表示虔诚竟跳进熊熊燃烧的火堆,另一位信徒索性挥刀砍掉胳臂,围观人群欢呼响彻云霄。末了,还牵连出一桩载入册籍的文坛公案。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文坛领袖人物韩愈实在看不下去这场闹剧,便谏阻唐宪宗李纯不要耗费巨资大兴佛事,还举例说前朝信奉佛教的皇帝都很短命,梁武帝数次拜佛后为叛军所逼,竟然饿死等等。孰料,唐宪宗非但不听,还龙颜大怒,非要杀掉韩愈。幸亏丞相斐度给他求情,才免去一死,撤去相当于今日副部长级的京官职务,下放到当时还很蛮荒的广东潮州去做地方官员。
  当年,文成公主驻辇扶风驿,因公主信佛,又临远嫁,故专程到法门寺烧香、祈愿、布施……全寺僧人曾列队迎送,并做专门道场,祈求佛祖保佑公主西行一路平安。
  法门寺近年名声大显,是因上世纪80年代,寺内唐塔因雪雨倒塌,维修时发现地宫,大量的盛唐文物及世界仅存的佛骨舍利得以显露,震惊了中外佛教界和文物考古界。这批文物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制作之精美、之华贵,举世罕见,充分凝聚着盛唐气象,展示了盛唐文明,足以让每个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和骄傲。“法门佛骨”在海内外佛教界都产生了影响,曾用专机护送至台湾奉展。
  我曾两次观赏过法门寺出土的这批文物,并记住了一位文物专家的感叹:“要了解盛唐,这批文物就足够了,几乎每件文物都可以写出一部厚厚的专著。”
  四
  宝鸡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关键在于地形之胜,既是京畿之地,关中平原西部门户,又是丝绸之路西去所必经的孔道,再是联系西南川滇黔的蜀道,沟通宁夏内蒙古的古回中道皆在此交会,堪称秦蜀关陇锁钥,系四通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
  楚汉相争,创造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三国时期,蜀魏争夺汉中,曹操两次兵临陈仓,经大散关率军南下。日后诸葛亮伐魏,兵临陈仓,攻坚城不下而后退兵。最后一次,则在宝鸡眉县五丈原与魏军相持百日,病逝军中。留下火烧葫芦峪,秋风五丈原等遗迹,供人凭吊。
  南宋时,宝鸡成为抗金前线,爱国将领吴玠、吴璘兄弟凭借秦岭天险,曾在和尚塬、大散关、仙人关一线多次大败金兵,险些活捉金兵统帅金兀术,吓得金兵几十年不敢进犯。爱国诗人陆游曾襄理军务,留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千古绝唱。
  抗战前夕,为防日寇模仿800年前蒙古铁骑越秦岭灭南宋的历史教训,中国政府于1934年由国家投资,抽调赵祖康、吴必治、张佐周等我国公路界元老,修筑了第一条穿越秦岭的川陕公路,使抗战军力深藏汉中及四川腹地,故宫七千箱文物便由此路运往汉中妥藏。这批文物中便有在宝鸡发现的十面石鼓。北师大等华北、西北高校也由此路翻越秦岭,在汉中组建西北联大,一大批文化名人云集汉中,使之成为与重庆、昆明并列的全国抗战三大文化区之一。
  建国以后,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愈加突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从这儿起始,改天堑为通途,使李白咏叹千载的蜀道由难于上青天而易于如坐春风。陇海、兰新、南疆等多条铁道的修建,更使千年丝路变为现代化的欧亚大通道。汉唐时期,骆驼骡马需半年的行程,如今往返也只在旬日之间。加之西宝高速公路的修筑,宝中铁路的开通,与宁夏内蒙古连成一片,宝鸡真正成了联结四方,迎客八面的重镇纽带。
  建国半个世纪,尤其近30年来,一大批现代化的桥梁以及军工、家电、化工、卷烟、服装、食品企业相继建成。市区道路拓宽,高楼林立,白日人潮如流,入夜灯火辉煌,把这西秦重镇,丝路名城衬托得分外壮丽。这样,在你踏上丝路旅途,即将告别陕西的时候,不仅会留下美好的印象,还会满怀信心迎接下一个驿站——陇东名城天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上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