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关山万里丝绸路

作者:赵丽洁,陈淮








  那看遍世事红尘的古道,饱受了战火的摧残和人为的打磨,不论清幽,亦或繁华,依然蜿蜒在大地上。即使斗转星移,时空变幻,路上的旧驿站,还是会让后来的行者疲倦时能够扎营停驻;那每一个遗留下来的建筑与物件的表情都在和历史遥遥呼应着。无从究起,是谁第一个踏上了那孤独的丝路,那每一座山每一湾水都情意绵绵的苍茫之所,只是每一位远行者,都从那里得到一段不寻常的生命历程。
  丝绸之路
  独具魅力的动脉通衢
  自汉、唐时期起,在中国大西北地区一片金色的沙海里,就闪耀着一组连通了东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被欧洲历史学家称为“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无比辉煌……那些曾默默行走其间的无数商队,和声声驼铃传递着财富和信息,传递着中华民族和东南亚诸国甚至欧洲出产的各种物资,驼铃声一直绵延了近两千年……
  “丝路”曾盛极千年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出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他在第一卷中第一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东以古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渭河入陇,经河西走廊,过甘肃,横穿新疆,越葱岭,经今中亚、西亚地区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达印度洋、波斯湾和地中海东岸的复杂的陆上网络,全程约7000公里。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此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皇帝所希望的目的,但张骞带回了大量的信息。公元前119年,张骞再度出使西域,其副使分赴大宛(费尔干纳)、康居(阿姆、锡尔两河流域)、大月氏(阿富汗中西部)、大夏(阿富汗北部)、安息(伊朗)、身毒(印度)、于阗(和田)、扜弥(和田东)等地,从此开通丝路。
  之后,汉出使各国的使者、商人在丝路上往来一度达到了“相望于道”,“相属不绝”的盛况;中亚、西亚的商人“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新莽时期(公元9~23)丝路曾中断过。东汉时,班超重开丝路,并将范围延伸至罗马帝国。隋唐时期,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
  唐代玄奘西行所到国家上百、山河城关数千、观礼佛寺宝塔成千上万、亲历故事和接触的人物不计其数,而《大唐西域记》里连同他每走一地所处方位、距离多少里、国体民情、风俗习惯、气候物产、文化历史都表述细致。考古学家依据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记载提供的线索,对著名的印度那兰陀斯、圣地王舍城、鹿野苑古刹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成为考古史上一大奇迹。该书已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不朽名著。
  丝路古道在唐中叶战乱频繁时期曾一度受阻中断,后虽有恢复,但规模远不如前,到了元代,海上丝路逐渐取代了陆上丝路。
  一组交织纵横的黄金路网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丝路东段是汉代时开辟的,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即西安——敦煌),东段三线均从长安出发,翻越六盘山,渡黄河,到武威、张掖会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丝路中段同样开辟于汉代,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即敦煌——新疆——欧洲),中段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段路线中只有西段是唐代开辟的,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的。
  丝绸之路最主要、最艰险的路段,都在新疆。如果把新疆段算作整个丝路的中道的话,此段长约2000公里左右。丝绸之路新疆段有三条主要干道。据《汉书·西域传》载,汉代时,丝路出玉门、阳关进入新疆境,丝绸之路最早在新疆段开辟的南、北两道,都在天山以南,分列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一条沿塔里木盆地北边西行,“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称北道;一条沿塔里木盆地南边西行,“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称为南道。可以说塔里木河水系决定了丝绸之路南、北道的走向。沧海桑田,这条古道的部分路段如今已被流沙所掩。汉唐时位于古道上的楼兰、鄯善、精绝、伊循、于阗等王国的城邑,多已成废墟或沉落沙海。
  到了隋唐,据《隋书》、《唐书》所记,在天山以北又有一条新道,这就是从敦煌到哈密、巴里坤,向西经昌吉、霍城出今新疆西境的干道,史籍称为新北道。以后,人们又按这三条干道的位置把新北道改称北道,将原来的北道改称中道,成为现在通称的南、北、中三道。新疆境内除上述南、中、北三道以外,还有横穿天山腹地的“天山丝路”和穿越北部草原的“草原丝路”。
  现在的兰新铁路西段和横贯北疆的公路干道大部分与丝路北道并行,部分路段几乎重叠在同一条路线上。因此,很多游客会在北疆乘火车或者自驾汽车东来西去,领略一番北道的丝路风情。
  传递财富与文明是主题
  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结东、西方文明和经济往来的通道,在古代中外友好交流史上,曾经长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商队就像是流淌在古道上的血脉,不仅带动了沿途大片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生活在那里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金器、铁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皮货、植物、药材、香料、珠宝首饰。中国的丝绸与瓷器,一度成为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欧洲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同时,葡萄酒也随着商队流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系列当中。
  十几个世纪以来,除了商品贸易,古丝绸之路还将中国的文化与印度、罗马及波斯文化联系起来。不仅将中国的火药、造纸及印刷术这些伟大的发明传到了西方,伴随着丝路的拓展,佛教、伊斯兰教、拜火教、摩尼教和基督教也来到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昔日的驼队在长达7000公里的徒步行程中,要抵抗各种自然灾害、野兽袭击、土匪抢掠、饥寒病痛……他们那种巨大的勇气与力量、忍耐与抗争,甚至是不惜生命为代价的拼搏……绝非我们所能想象。可以说,这条古道完全是一条靠人和牲口的脚力踩踏出的、用血肉之躯铺就而成的生命之路。
  丝路的衰落与新生
  元代以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这条陆上交通大道才逐渐式微,但是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迄今不息。而今,虽早已不再是传送物资的大动脉了,但丝路依旧如明珠般绽放着动人的光泽,众多的中外游客都视能走一趟丝路之旅、赏风光胜迹、品驼铃叮当、观日奔塞下的西域风情为乐事。
  今日的丝路,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丝绸之路在我国境内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过去,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今,游客可乘飞机、火车、汽车沿丝绸之路旅行,既快捷便利,又舒适安全。沿途的少数民族曾经既互相争战、排斥,也相互兼并、融合,经过复杂的历史演变,形成今日多民族聚居和分布的景况。
  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各民族地区,游客可体验迥异的民俗生活,欣赏民族歌舞,参加当地居民的婚礼和欢度节日,品尝民族风味饮食、特色小吃,选购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
  沿丝绸之路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古建筑、古壁画,穿越古今的风土民俗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是任何地方都无可取代的宝藏。
  地理百科知识
  《大唐西域记》
  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录,成书12卷,记述了他西行求经10年中亲身经历的110国和听闻28国的情况,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以及中国西北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沧桑大美: 丝绸之路/赵丽洁,陈淮[著];陈淮,罗小韵摄影.-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