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百万雄师卫秦陵
作者:赵丽洁,陈淮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这位旷世霸主,本指望帝业传千载,但秦王朝15年后就灰飞烟灭了,他留下的皇家陵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千古一帝的豪华陵寝
秦始皇首开中国建皇帝陵园先河,其陵墓规模之大、陪葬物之丰,居历代帝王陵之首。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所在的临潼区,因为旅游业发达,早已为陕西最繁荣富裕的地区之一。于是,西安流传着这样一副趣联——上联:翻身要靠共产党。下联:发财不忘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是1974年发现兵马俑的四位姓杨的当地农民。当年发现者之一的杨志发,如今早已远离了农活,以签名为业了。
陵园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封土呈四方锥形。始皇帝即位次年就开始为自己修筑陵墓,动员了近70万人,历时37年,并将所有建墓者杀掉,使秦始皇陵成了考古史上的谜团。秦始皇陵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据史载,始皇陵的地下建筑宏伟,墓室中满是奇珍异宝,并且“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机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极其辉煌富丽。
2000多年过去了,显赫一时的秦始皇陵如今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耸立在临潼区骊山镇东5公里处。地上建筑已毁,封土下却依旧完整保留着幽深的地宫。
1980年秦始皇陵西侧又出土了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绺头和挽具皆以金银为构件,是中国迄今发现的青铜车马中年代最早、级别最高、驾具最全、制作最精的,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被视为国宝收藏在兵马俑博物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震撼人心的地下军团
7月的西安,似乎天地间的一切都是灼热的,且连续几天温度都在36度以上,我每天出门总要经过思想挣扎,才凛然冲出门外。因为到了西安,不该错过的看点实在是太多了。
秦始皇陵的地下守护军团——兵马俑坑与始皇陵相距1.5公里。我们去的时候,因为游人太多路上有些堵车,司机师傅只好把车开到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后门,好在后门可以更方便地买票进去。游兵马俑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一样,即使行前做好了功课,没有导游,很多物品也无法与历史结合。
兵马俑坑是三个坐西向东的大型葬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呈“品”字形排列。内部有与真人真马同等尺寸的陶俑约8000件、木制战车100余乘和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1.2万平方米,有俑马6000余件;二号坑次之,面积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马1000余件;三号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内有武士俑68件,以及数万件散兵器等文物。
一号坑内的兵马俑以三列面向东的横队排列,每列有武士俑70个,如军阵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组成的38路纵队,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为面南和面北的横跨队,如军阵两翼。西端有一列西向的武士俑,如军阵后卫。这些陶俑的装束、姿势、发式各不相同,表情神态各异、个性分明。它们按实战布局,整个军阵威武雄壮,队伍整肃,那些在泥土里埋了两千多年的青铜兵器依然锐利。
尽管只是些“泥人”,但它们构筑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2000多年前,始皇帝的军队无与争锋,2000多年后,他的地下军团仍旧令世人惊叹。
二号坑——跨越时空的示威
1994年10月,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二号坑边发掘边展览的方式曾吸引了大批观者,被公认是秦始皇陵三个俑坑中的精华。那壮景常会令观者在时空上出现恍惚错觉,此后,一批相关的文艺作品一度广传,电视剧《寻秦记》更是火了若干年。
二号坑的建筑结构属密梁平顶式。俑坑内最多的是挖土工具所留下的痕迹,显示当时生产发展已颇有水准;从工具的质量看来,冶炼技术也极有成就;二号坑内车迹交错,既可见秦代大型工程的组织规模和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是研究车制的线索。
二号坑的主人是洋洋数百平方米的陶俑以及陶马。此坑的独特在于兵种多、组阵复杂、建筑形式多变、兵俑造型多且车辆多。有些俑马和军士的造型是一号及三号坑没有的,例如跪射俑、立射俑及轻车御手俑等较为动态的艺术造型,可以说是造型的典范。其中,跪射俑是俑坑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这不仅因为跪射俑在造型艺术上形神兼具,且它所表现的“弩兵结阵”,在军事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唐朝《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曾云:“阵中张,阵外射,番次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无绝声,敌无薄我”,只是,秦俑弩兵的布局要比这段记载的年代要早很多。二号坑显示出秦军多兵种配合的资料,不仅展示了秦代战术理论与军事实践的高度,更可以直观地体会到先民的智慧。
地理知识百科
古潼关
古潼关在今潼关县北,自古就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的说法。潼关北临黄河,南靠秦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城险峻使潼关增辉生光,垂誉千古。远在战国末期,诸侯联兵攻秦,秦人开关迎敌,敌逡巡逃遁而不敢进。东汉末年,马超造反,屯兵潼关,曹操亲自率军十万,与马超夹关而战,结果曹操死于潼关。20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陷晋,仅数月,抵风陵渡隔河望古城,垂涎窥潼关,长达7年之久,黔驴技穷。40年代初期日寇又发动入侵中原之战,陷洛阳,过陕县,直抵灵宝十二河,距潼关仅约10公里,望关生畏而溃退。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绝无仅有。
沧桑大美: 丝绸之路/赵丽洁,陈淮[著];陈淮,罗小韵摄影.-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