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世界屋脊帕米尔

作者:赵丽洁,陈淮








  帕米尔高原,一个与青藏高原同称为“世界屋脊”的地方。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汇聚的亚洲中心区,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峰。这里雪峰林立,草原广袤,景观奇美,它让无数人魂牵梦系,心向往之。
  帕米尔高原孤独的“石头城”
  塔什库尔干在帕米尔高原深处,北距喀什市290公里。“塔什库尔干”的汉语意即“石头城”。那座著名的“石头城”遗址,就在县城以北仅100多米的地方。是古丝路的必经之处。据说,古城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存在了,唐代称“曷盘陀国”。元朝初期建筑了城郭,清朝光绪二十八年曾在这里建立蒲犁厅,现存的石头城遗址基本上是反映了清代的建筑格局。
  椭圆形的石头城建在一个20多米高的山丘上,在夏日的晨曦中远望石头城,千年沧桑后依然挺拔险峻。虽然历经1400多年的风霜,城中建筑物多已坍塌,但城门、角楼、城堞、女墙都轮廓大体完整。现在,站在石头城下望,仍可辨认昔日城池旧貌。城内有不少乱石,是过去房舍的遗址。城堡外依地势断续延绵地建有一些石垣,使城堡很有纵深感。城下有一土道,宽约3米,道旁居然有三五户人家。四周俯瞰,似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山水美景如画。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荒原雪域,前人建造如此高大的孤城,可不只是给踏上高寒险途的商旅和使团提供消除疲劳、排解饥寒之所。石头城扼丝路要冲,战略地位突出,更像是一座堡垒或军事防御工程。
  在县城通往红其拉甫山口途中的石滩上,塔什库尔干河边的石头驿站遗址,当地人称拱拜孜,即圆顶房子的意思。下部方形,顶部为圆拱,屋角留有一灶的遗址建物,也成丝路寻奇的景点。
  红其拉甫口岸
  红其拉甫口岸建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县,这是我国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自治县。红其拉甫山口,距喀什县城145公里,海拔在5000米左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口岸,也是新疆首个对第三国开放的公路口岸,是中国西部通往南亚次大陆、中东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虽是8月的天气,但仍然冰川竖挂,寒风袭人。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但还是有人出现了高山反应,心跳过速、嘴唇发紫了。
  这里曾是古丝路的重要通道,中西方古代文明,伴着驼铃马帮,在这里交汇。今天,314国道盘旋过千山万壑直通口岸,在这条国际公路出入境的地方,山脊线即为国境线。路旁并立的两个界碑,朝向中国一面是鲜红的国徽和“中国”两个红字;巴基斯坦那一面,是蓝色的巴基斯坦国徽和英文的铭文。隔着碑可以远远看到山谷中行走着的巴基斯坦人。
  由于天气情况恶劣,除了4月至10月开关外,红其拉甫口岸其他时间都是关闭的。红其拉甫口岸的开放,给塔什库尔干带来了生机,边境民间贸易迅速发展。早些年,塔什库尔干县城只有一家国境商店、一条街;现在,口岸附近的十字街头繁荣兴盛,大街两边,饭馆生意十分红火,店铺相连,还有几家档次不低的宾馆。
  豪迈好客的柯尔克孜人
  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山间谷地,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夏天多住在高山地带河谷两岸的夏草场,冬天则住在背风山谷里,一年四季要搬几次家,因而便于拆装的毡房,就成了他们流动的家。今天,新疆已有十多万柯尔克孜族人。
  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柯尔克孜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据说,柯尔克孜族的先祖早在两千多年前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并以游牧为生。元明时代,柯尔克孜族的生活范围逐渐南迁到天山一带。
  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饮食以肉和面粉为主。在服饰上,柯尔克孜族男子四季常戴灯芯绒的圆顶小帽,长者用黑色,年轻人喜欢红和绿、蓝等色。夏天外出时要戴上细白毡帽,外形像倒扣的方底花盆,帽里的下沿镶黑绒,向上翻起,左右各开一小口,帽顶饰有珠子和缨穗。冬天多用羔羊皮或狐皮做的皮帽,宽檐方顶。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把好饭好菜摆好,以示庆祝,还要用小麦、青稞等7种以上的粮食做成名为“克缺”的食品,预祝下一年粮食丰收。
  柯尔克孜族的妇女喜欢戴花帽或头巾,爱穿黑色或红色绣花坎肩和多折连衣筒裙,喜爱戴首饰、小姑娘胸前饰有几行银扣子,贝壳,银币,头扎多根发辫,婚后改扎两根辫子,饰有链子,银币等物。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凡有来客,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款待。柯尔克孜人喜欢把肉块用锋利的小刀削成肉糜,放在面条上,敬给客人。柯尔克孜族的民间音乐十分发达,柯族民众个个能歌善舞,他们最常用的乐器是库姆孜琴,可用来独奏,合奏,伴奏,音色悦耳,节奏明快。如今,每当人们劳动之余或喜庆节日,被称为“库姆孜奇”的民间琴手,总会在牧民们的拥戴与欢笑声中,弹起美妙的琴弦为人们的歌喉伴奏,表达柯尔克孜人民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中由民间歌手传诵的英雄史诗《玛纳斯》长达20多万行,堪称柯族的文化瑰宝。
  地理知识百科
  慕士塔格山
  慕士塔格山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的交界处,与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并称东帕米尔高原三高峰。它以高大的身躯巍然屹立,峰顶终年积雪,有“冰山之父”的美称。该峰山体浑圆,状似馒头。山峰北边和东边十分险峻,西边却坡势平缓,这里是滑雪的好场所,每年吸引了欧洲大量的登山滑雪者。慕士塔格是世界上最高的能滑雪的山,在欧洲的登山滑雪者当中被誉为滑雪胜地。
  

沧桑大美: 丝绸之路/赵丽洁,陈淮[著];陈淮,罗小韵摄影.-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