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志丹书库 刘志丹卷(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后 记
祁玉江

  大型地方文化丛书《志丹书库》,在中共志丹县委、志丹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四套班子的共同谋划下,在编纂委员会的具体指导和全体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今天终于要付梓出版了,这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事、喜事,值得庆贺!
  众所周知,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开始有人类聚居繁衍,夏、商、周时为少数民族西域所居,春秋为白狄部落居地,战国时为西域与晋国交界,三国、西晋为羌胡地,自秦汉起更是民族融汇的中心地。志丹原名保安,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置保安军,至今已逾千年。这里因地处陕甘边,被历朝历代视为塞上“咽喉”和“锁钥”,素有“高原要塞”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代名将刘延庆、刘光世、刘绍能、解元都出生于此,精忠报国,戎马一生。就连范仲淹、狄青、沈括这些赫赫有名的北宋大将也都曾在这里留下了镇守边关的雄伟身影;清代回民反抗暴政的呐喊声、西捻军残旅辗转跋涉的脚步声,穿过历史的烟云,仍然依稀可辨;保安士子王贻谷一度投身戊戌变法,追随康有为誓死上书改良中国以图强;民族英雄刘志丹及王子宜、曹力如等早期共产党人,带领志丹热血儿女闹红陕北,为中央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北,党中央、毛主席奠都保安,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志丹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将军名字命名的县。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保安的红石窑洞里采访毛主席后所著的《西行漫记》一书,更是让世人了解了志丹这个“赤色首都”。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养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而且它悠久的历史还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黄土风情文化。陕北秧歌、扇鼓、剪纸、刺绣、说书和婚丧嫁娶、特色小吃、民风民俗,以及秦直道、土长城、烽火台、马头山、三台山、永宁山、金丁古寨、旦八“土围子”、红石窑洞、洛河峡谷等这些独具个性的人文自然景观,大放异彩,令人神往。
  忆往昔,历史的烟云已散;看今朝,祖先的智慧犹在。踏着先人留下的光辉足迹,英雄的志丹儿女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继续奋勇前进。为了让这片土地折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广大干部群众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一届接着一届干,届届都有新发展。200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组建以来,全县紧紧围绕率先跨越发展、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使全县经济建设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6.17亿元,财政总收入26.07亿元,其中地方收入1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6元。连续五年被评为“西部百强县”(跃居第17位)和“陕西十强县”(位居第4位),并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等光荣称号,实现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一年初变,两年大变,三年巨变”的宏伟设想。今年,全县各项指标又有新的增长。目前,志丹正在向建设科学发展先进县和全国百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志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出于对志丹历史文化抢救保护的长远考虑,同时也为构建文化名县打造强有力的载体,县委、县政府果断做出了编纂《志丹书库》的决定,并将其作为2009年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这一创举既是对志丹千年历史文化的一次积淀,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继承,其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志丹书库》包括《千年志丹卷》《刘志丹卷》《红都保安卷》《文物古迹卷》《民俗风物卷》《民歌卷》《民间故事卷》《民间美术卷》《戏剧曲艺卷》《唢呐器乐卷》《人物卷》《知青卷》《纪实文学卷》《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书法美术摄影卷》《文论卷》和《盛世志丹卷》,共19卷22册,1000余万字,可谓包罗万象。《志丹书库》的编纂出版无疑填补了志丹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它是一套全面反映千百年来志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变迁与发展成就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对于外界乃至后人了解和研究志丹历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志丹书库》整个编纂过程中,参与编纂工作的全体人员在县委、县政府及其编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精心实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雷厉风行、闻风而动、说干就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作风。编委办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积极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编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卷主编、副主编、编辑以及编委办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编写、排版、校对等工作,经常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确保了编纂工作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特别是执行总编曹谷溪同志,作为年近七旬的老人被志丹县委、县政府邀请来具体负责《志丹书库》的编纂工作。接到任务后,他以专家的眼光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巨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中,不辱使命,运筹帷幄,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数次带领编辑人员奔赴延安、西安和北京等地查阅资料,邀请名家题辞,多次召集各卷主编研究部署具体编纂事宜,其精神可嘉,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全县各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主动配合提供各种资料,极大地方便了编纂工作。可以说,《志丹书库》的成书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有了这些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原本预计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编纂任务,仅在一年内就得以顺利完成,这不能说不是奇迹。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鼎力支持。特别是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在百忙中为《志丹书库》作了序言,感人至深!中省市有关领导也纷纷为《志丹书库》题了字。在此,谨代表中共志丹县委、志丹县人民政府及其编委会向以上领导、同志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你们的名字将同《志丹书库》一道,永载史册!
  2009年11月13日于志丹
  

志丹书库 刘志丹卷(上、下)/祁玉江主编;《志丹书库》编纂委员会编;崔炜分册主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