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 赵占魁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赵占魁运动的前前后后
姬乃军
 
  赵占魁运动,又叫新的劳动态度运动。
  赵占魁是山西定襄人。他从12岁起就开始当工人,受尽欺凌和压榨。1938年3月,他进入中国共产党在泾阳县安吴堡创办的西北青救会训练班职工大队学习。同年7月,到达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职工队(即抗大二大队)学习。1939年5月,进入延安工人学校铁工部。同年7月,到设在延安温家沟(今属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的陕甘宁边区农具厂当翻砂工人,并先后担任翻砂股副股长、股长。他先后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农具厂评为模范工人,并于1941年当选为边区参议会候补议员。赵占魁在工作中爱护工厂财产,关心群众的利益,急公好义,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大公无私,深受全厂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1942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社论指出:“赵占魁在执行生产任务上、爱护革命财产上、照顾工厂生产上、关心群众利益上、遵守劳动纪律上、团结全厂职工上、热心公益事业上,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精神,都是我们边区公营工厂工人的模范。在他的工作作风中,所一贯表现出来的——始终如一、积极负责、老老实实、埋头苦干、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正是我们新民主主义地区公营工厂工人所应有的新的劳动态度,这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值得宝贵的,值得大大发扬的,值得我们来学习的。我们希望全边区有千个万个像赵占魁一样的模范工人涌现出来。”
  10月10日,边区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号召全边区工人学习赵占魁勤苦劳作、始终如一的精神,及其新的劳动态度,以掀起一个广泛的运动。“通知”要求:
  一、认识这一运动不同过去各次普遍的生产竞赛,而是一个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借以克服少数工人中经济主义、平均主义、不安心工作等现象,以达到提高工人政治觉悟,稳定生产情绪,激发劳动热忱,增加生产质量,改造工会工作的目的。
  二、这是工厂整风学习中具体的材料,因此应配合整风学习作为目前的中心工作,把9月11日《解放日报》社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作为学习文件之一,收集有关材料与本厂实际问题,组织传达讨论,在工人中形成一个热潮。
  三、为达到上述目的,应根据各厂现实情况找出模范例子来。因此,必须事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工友们的生产情绪和工厂中存在的问题,经过酝酿准备,然后有条件的有目标的发动。
  四、在这一运动中必然会涌现出大批像赵占魁一样的模范工人,各厂应详细定出评判标准和奖励办法,发扬好的,批评坏的,以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五、必须协同党政共同研究讨论,防止及纠正轻视或过急等偏向,并希望党政工作同志踊跃参加推动这一工作,使赵占魁运动在各工厂热烈地开展起来。
  中共中央和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十分重视赵占魁运动的开展。1942年12月,毛泽东在向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长篇报告中,提出要求:“应改善职工会的工作,发展赵占魁运动于各厂。”1943年5月9日,张闻天致函边区难民纺织厂的墙报《工先报》的编辑,并随函寄上了他帮助该厂几位工人制定的个人生产计划。张闻天在信中指出:“我希望在这些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中,发动个人与个人间、小组与小组间、部门与部门间的竞赛,使赵占魁运动在本厂内开展起来。”邓发于1943年2月7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响应生产号召,开展赵占魁运动》的文章。同年5月7日,他又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在公营工厂中如何开展赵占魁运动》。邓发还亲自指导了中央印刷厂和边区农具厂赵占魁运动的开展。他分别召集了两个工厂的中共党组织、行政(厂长)、工会负责人和积极分子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将他们参加赵占魁运动的个人计划和向兄弟工厂提出的挑战书等,陆续在报上发表,引起了各工厂的重视,推动了赵占魁运动的深入开展。
  边区总工会在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后,即派出机关干部分赴各工厂传达开展赵占魁运动的决定,报告赵占魁的模范事迹。1943年4月8日,边区总工会主任高长久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继续开展赵占魁运动》的文章。高长久在文章中,代表边区总工会提出了开展赵占魁运动中每个职工奋斗的目标:“一、爱护工厂,严守纪律;二、积极工作,始终如一;三、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四、爱惜工具,节省资料;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六、努力学习,帮助别人;七、克己奉公,团结群众。”
  赵占魁所在的边区农具厂,于1942年9月26日,召开了奖励模范工人赵占魁大会。1943年4月7日,该厂职工会代表全厂职工向全边区的工厂工人提议开展竞赛。该厂提出的竞赛条件是:
  一、创造一批——赵占魁式的工人、学徒、工厂技术工作者,工厂行政事务工作者。
  二、自4月份起,在改进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品的数量再比过去增加百分之二十。
  三、严格建立生产、供给、保管、教育制度。
  四、教育工作目标,要克服不安心工作现象,提高每个职工“我就是工厂主人”的认识,彻底清除经济主义等不良倾向,做到全厂职工及家属都分别参加文化、技术及整风学习。
  五、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地改善工人物质生活与活跃俱乐部生活。
  六、厉行节约,做到不浪费全厂的一份人力、财力、物力。
  七、从4月份起绝对不发现违反群众利益及政府法令等行为。
  在赵占魁运动深入开展的情况下,赵占魁也向全边区工厂工友提出开展生产竞赛的条件。赵占魁制定的生产计划是:
  (一)我是翻砂股长,因此生产上要办到:1.提高化铜罐子化铜次数(从四次提高到六次);2.提麻钱铜,原来麻钱铜未提过,不会用;3.培养本股学徒李有贵,到十月革命节能单独看炉化铁,能代替自己工作;4.原来没有退火炉,帮助完成退火炉的修造,与处理铜的退火问题;5.我是工厂农业生产指导员,要在技术上保证完成本年农业生产菜10万斤,肉类7000斤。
  (二)意识修养和工作态度:1.把过去用自己所节省的工资购买的4口猪、11只羊(共储5000元),交公家经营,以百分之五十生利归工厂工人作为文化娱乐之用;2.凡有对工人损失的地方,如有些浪费,少数消极怠工,不遵守厂规等,从4月份起,要规劝说服他们,并要积极向行政提出意见与办法;3.我是劳动保护委员,要做到:A.保证伙房按时开饭,不误上工时间,并检查厨房清洁卫生与注意克服浪费;B.帮助工会在“五一”前把俱乐部旧剧的铜锣铜钹做起来;C.把大小便厕所建立起来,并经常保持清洁;D.保证本厂工人及学徒病时的伙食及医药照管及问候。
  (三)学习态度:我过去识字很少,今年十月革命节,我要达到能看《群众报》和写简短信件,讨论会议上要积极发言,对不正确意见要批评。
  赵占魁运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边区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边区公营工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工厂在生产上做到了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原料节省,成本降低。如难民纺织厂,在1942年10月24日,就为了响应赵占魁运动而提出了开展节约活动。该厂每月用机油,由原来的200斤减少到70斤;每天的废纱由原来的20至25斤,减少到1至7斤,而且在两个月内,共节省办公费用7000元(边币)。从1943年5月起,该厂产品数量逐月增加:5月份,共生产土毛布552匹;6月份,生产650匹;7月份,生产908匹;8月份,生产1006匹。该厂个人生产效率也明显提高,铁机平均每日织布由20.3码增加到26.3码,提高了30%;木机织布由平均每日织布11.7码增加到16码,提高36%。新华化学厂的肥皂生产,如果将1942年1月的产量作为100,则1943年4月为145;5月为146;6月为151;7月为183;8月为224。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参加生产的人员反而逐渐减少,1943年8月,比同年5月减少生产人员25%。肥皂成本费也由原来100条折小米1.24石减少到0.92石。八路军印刷厂年度生产量,平均增加了30%至50%。中央印刷厂排字部生产率提高了30%,机器部则提高了59%。该厂用纸,由过去每印1000张要损坏8至10张,减少为1.5到3张。仅1943年第二季度,该厂就节省纸张1.8万张,值8万元(边币)。
  赵占魁运动的开展,还促进了职工劳动态度的转变,和各工厂中的行政(厂长)、中共党组织和工会三方领导的进一步紧密配合,围绕着生产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使边区工厂出现了新的面貌,新的气象。赵占魁运动的开展,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热情和主人翁精神,涌现出一大批赵占魁式的劳动英雄,如袁广发、孙云龙、贾国兴、苟在朝、王河海、杨双庆、王国初、张宪武、柳云贵、李凤莲等。
  赵占魁运动的开展,还促进了各个解放区新的劳动运动的开展,如晋冀鲁豫边区的甄荣典运动,晋绥边区的张秋凤运动。赵占魁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1944年5月,边区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发表《宣言》,提出:“要发扬与坚持赵占魁运动。赵占魁运动也就是劳动英雄运动,其目的是建立职工新的劳动态度,发挥创造,提高技术,发扬阶级的团结互助,为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完成工业建设任务奋斗。”“我们要学习所有的劳动英雄,展开革命竞赛,把赵占魁运动提高一步,创造模范部门、模范工厂和培养无数的赵占魁式的劳动英雄。”在此之后,赵占魁运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开展。同时,这一运动也成为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公营企业中长期开展群众生产运动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形式,为工会领导职工生产建设摸索出了比较系统的办法,使根据地的生产竞赛,工会工作和企业管理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延安博苑(第二辑)/张明胜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