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全文图书 > 周文文集第三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欧化和大众化
周文

  同志们:
  这一期,我们选登了四篇作品,有小说《挖甘草》,有速写《输血》,有散文《病》,有报告《他是我们中间模范的一个》。这四篇作品,一般的说来,都很不错:内容都相当生动,文章的组织都好。我这里想从这几篇文章当中抽出来谈的问题,只是文字上的“欧化”和“大众化”的问题。
  甚么叫做“欧化”呢?
  这里所说的“欧”,单从字面上看来,“欧”就是“欧洲”;但其实一般所说的“欧化”的“欧”,它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包含“欧洲”,凡是外国都包含在这里边的。因此,“欧化”这个字眼的意思,应该是“外国化”的意思。不过,大家都用惯“欧化”这个字眼了,现在我们也只好照习惯来用。
  那么,究竟甚么叫做“欧化”呢?
  外国文学的作品,在形式上,结构上,句法上,和我们中国的旧文学的作品比较起来,都有许多不相同的地方。我这里,暂时不谈形式,不谈结构,单是谈谈句法吧。一般的说起来。外国作品的句法是很精密的,是合乎科学的。我们中国的句法,因为受汉字的限制,还受文言的影响,常常有不精密不科学的现象。外国句法,实在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二十几年以前,我们中国新文学运动开始以后,大家都注意到句法的改革,渐渐学习外国的句法。中国文学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中国的句法也渐渐和外国句法相近了,这就叫做“欧化”。
  学习外国的句法,使我们中国的句子组织得精密,组织得合乎科学,这是好的。不过,外国句法,和我们中国人口头上说话的习惯,究竟有很多的不同。在今天,中国一般工农大众的文化水平还很低的时候,如果我们写的文章,完全都照外国句法那样办,大众是不会懂得的,大众也就不会接受,我们的文章就有脱离大众的危险,就会变成了少数人的东西了。尤其是有许多翻译成中国文学的外国作品,有许多句子常常是长得要命;而那些长句子,在句法上,从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颠颠倒倒的;而句子里边,常常有许多新的名词和术语,和太多的形容词等等,不说工农大众不容易懂得,就是中学生也不容易懂得。但是中国有些作家,专门去仿效翻译作品的句子,把句子弄得非常的冗长,而且在句子当中弄许多花样,弄得连有些大学生都很难懂得。这是太“欧化”,简直脱离大众了。
  我们的新文学,是为了唤醒大众、教育大众,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大众的解放服务的,如果太“欧化”了,不是会失去了它的作用了么?所以后来大家又提倡“大众化”,就是坚决的主张,我们的作品,要做到完全为工农大众懂得,在语言上,应该要注意到适应大众的句法,这才会合大众的口味,我们的新文学,才会深入大众,才会渐渐成为大众能够把握的武器。
  那么,“欧化”要不要得呢?我们认为外国句法,在今天说来,有些地方是应该学的,因为我们大众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俗”,为了使大众容易懂得,但是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提高大众,使大众也渐渐懂得使用精密的句法,科学的句法。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完全“欧化”,而只是适当的采取一些外国句法的好处,用到我们中国人的语言文字当中来,在用的时候,这就不要忘记了工农大众,要注意写这些句子,是不是大众能够懂得,如果不懂得,要怎样才能够懂得。那么,你就一方面非尽量采用大众的口语,来加以很好的组织不可了。这就是“大众化”。
  这里,我们看,可洛同志的《病》,句法都相当“欧化”的。你看它开头一句:
  “平常,我总以为病是一种苦难,是被日子处罚着像一个受过重刑后没有了任何希望的亡命者。”
  这是一个多么长的句子!恐怕是普通的中学生都不容易懂得的。这里,单是就句子论句子,从“欧化”的观点看,是还算组织得相当好的。均泽同志的《他是我们当中模范的一个》,也有些受了“欧化”的影响的句子,但是却组织得并不好,我这里也引一句在下面:
  “从他淌着汗珠的脸上,始终是盯着老虎钳上的零件。”
  自然,这句子,只算是受了“欧化”的影响,还没有可洛同志的厉害。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两个句子,可洛同志的句子要浮华一些,而均泽同志的句子要素朴一些。如果说,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要比较大众化一些,那当然要数均泽同志的句子,因为大众还是比较能够懂得的。因为均泽同志这个句子,要比较实际点,而可洛同志这个句子太过于想象化了。不过,均泽同志的句子还不完全,所以我们在中间给他加了一句,成为这样的句子:
  “他那淌着汗珠的脸上,眼睛总是睁得圆圆的,始终盯着手上的老虎钳上的零件。”
  这样,也就把形象画得清楚些了,而句子也就完整了。
  至于可洛同志的这个句子,我们为了使它比较的大众化一点,就改为这样:
  “平常,我总以为害病是一种极大的苦难。一病了,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囚犯似的,绝望的过着日子。”
  这样,大众也许还不大容易懂得,但是比原文总又要好懂些了。
  至于孙克悠同志的《输血》里边也有些太“欧化”的句子,但是已经改过了,我没有拿原作来对照,就不举例了吧,作者自己看的时候,是可以看出来的。我这里要着重指出来的,是王清同志的《挖甘草》,从整篇说来,从所有的句法说来,是相当大众化的,自然它不是旧小说的形式和句法,也是受过“欧化”影响的,但是它全篇在语法上,都合于大众口语的习惯,而且简短、明了,描写得非常素朴,一看容易明了,这是值得我们表扬的。
  这里,我可以重复的向同志们再说一句,“欧化”一点并不要紧,但是要站在“大众化”的立场来适当的采用“欧化”语法。偏于“欧化”,就会不知不觉的变得浮华,“大众化”是切忌浮华的,就是切忌在句子上玩花头的。
  不要玩花头,要素朴,素朴就容易“大众化”。我们热烈的希望同志们大家都要坚持着“大众化”的方向,使我们中国的大众文化真正建立起来。
  给同志们紧紧的握手!
  1941年2月15日《大众习作》第1卷第4期
  署名:谷天
  

周文文集第三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