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沈鸿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沈鸿生平简介
海宁市史志办公室
    沈鸿,1906年5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横港桥北堍横埭街一个小业主家庭,1998年5月20日零时1分因病在京逝世。他生前是一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获得者。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少年时就去上海一家布店当学徒;1931年春,他发起创办了小五金厂——利用锁厂,任厂长兼工程师;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严酷现实,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救国热情的他,毅然带领7名青年工人和五金厂的10台机床西迁,辗转到延安。
  他到延安后,时任陕甘宁机械厂(兵工厂)总工程师。他凭着“抗日需用什么,就设计制造什么”的信条,和其他科技人员及工人们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设计制造出蒸汽锅炉、薄铝板轧机、炼焦设备、造币机等134种型号数百台套机器设备,装备了边区兵工厂和民用生产厂。他用自己的智慧、知识和技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曾三次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并荣获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无限忠诚”奖状。
  1945年,他随军东渡进入晋察冀边区,先后任晋察冀边区龙烟煤矿公司代经理、晋察冀兵工局华北企业部工程师。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他光荣地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重工业处处长。曾陪同周恩来总理赴前苏联商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支援我国156个项目等工作,率中央工业考察团赴东北、上海、太原等地考察,为新中国工业的规划和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953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1956年,任电机部副部长;1957年,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1959年,任农机部副部长;1961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9年,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机械工业部顾问。其中1978年至1988年,他被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第六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8年,他郑重致信毛泽东主席,建议我国自行制造万吨级水压机并很快得到批准,任命他为总设计师。之后,他带领科技人员和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终于研制设计出我国第一台1.28万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填补了我国大型锻压设备的空白;同时为航空、造船、军工、机械等部门生产了许多当时我国无法生产的大型锻件。接着,由他负责设计制造出国产第一台火车箍轧机,结束了中国火车车轮、轮箍依赖进口的时代。为迅速发展我国冶金工业,向航空、兵器、原子能和电子等尖端领域提供特殊的金属材料,他又接受并完成了中央批准的研制九套大型成套设备的任务,有的项目获得了全国科技奖,这在当时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是破天荒的创举,在国外也属高精尖产品,研制难度可想而知。
  他对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等行业也十分关心。对照相机、高压锅的结构改造以及抽水马桶节水阀的设计,甚至对一瓶绘图墨水、一根缝衣针的质量提高都提出过建设性的技术改进方案。被誉为是多方面、终生的工程师。
  他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四年小学,但一生酷爱学习,学科学、学哲学、学文学。在自学和实践中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和极高的工程实践能力,曾获得我国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先后主编出版了《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机械工程师手册》、《电气工程师手册》等,为机电工业发展提供了珍贵典籍。
  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对沈鸿一直十分关心,曾多次前往家中看望,在其病重期间,也专程到医院进行探望。其逝世后,江泽民总书记对其家属表示了慰问,胡锦涛、李岚清等前往八宝山为他送别。江泽民还为十二集电视连续剧《沈鸿》题写片名;薄一波同志专门约见《沈鸿》剧组的导演和编剧,再三说:“拍沈鸿的电视剧很好很好,我支持。沈鸿的功劳很大,应该好好宣传他。”
  (执笔 王国坚)
  

无限忠诚:纪念沈鸿诞辰一百周年/海宁市史志办公室,海宁市图书馆编.—杭州:杭州余杭人民印刷公司,2006.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