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柯仲平 > 全文图书 > 狂飚诗人:柯仲平传
|
第五十三章 别开生面的诗会 |
王琳 |
|
|
4月19日,中国新诗歌史上一次别开生面的诗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为什么说它别开生面呢?请看: 下午三点多钟,诗人们陆续来到了素雅的福建厅,他们是:郭沫若、周扬、柯仲平、肖三、田间、冯至、张光年、李季、魏巍、闻捷、俞平伯、阮章竞、袁水拍、常任侠、卞之琳、张志民等五十多人。 大家谈笑风生,心情都很舒畅,又都有点激动,眼睛总爱向门口张望,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 呵!他来了!带着温和的微笑,踏着稳健的步伐,这位戎马倥偬,在马背上想诗的老诗人。人们纷纷上前,去与他握手,向他问好! “总司令好!” “总司令您好!” “……” 还有他,也来了,我们的文武双全的才子陈毅元帅!精神抖抖,满面红光。两位老帅,给会议带来了春风,别开了生面! 谈哪!谈吧!诗歌的内容、形式、韵律、继承优秀传统、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朱老总和陈老总首先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朱总说:“我们要写社会主义前进的真事、真相、真话;写真事,说真话,我看写出来就很漂亮了。”一针见血,击中了当时在生产上、文艺上都红极一时的夸大狂,浮夸风。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山高没有脚心高,石硬没有决心硬”。朱总又谈到现代诗歌应从民族传统中汲取营养,做事情没有根总觉得站不稳,什么东西都从根上发生,给那些无理蔑视祖先,崇洋媚外的先生们当头一棒。他还诚恳地表示愿和诗人们交朋友,同大家合作。他说:“我经常说要拜郭老为师,当个徒弟,他就是不收。” “元帅在上,老郭不敢谈诗。”郭沫若诚惶诚恐地忙表示。 陈总发表意见了:“有一种新诗写得使人看不懂,比旧诗词还难懂。写诗要文从字顺,让人懂,看起来不吃力才行。不要旧框框甩掉了,又戴上新的枷锁。百花齐放,大胆创造,突破框框。”陈总的意见真精辟,那时候,朦胧诗这个名词似乎还没有,但那种自视特殊,故作高深,只图自我欣赏的诗作还是存在的,虽然还未泛滥成灾,却早被元帅诗人的慧眼识破了。 郭沫若主张新诗要在古典诗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再结合五·四以来诗歌的形式,跟中西医结合一样。看诗不问新旧,只看好歹。……” 柯仲平登场了,他穿一件当时流行的蓝的卡制服,短短的银髯飘洒,热情洋溢。他没谈如何发展新诗歌的意见,因为他的意见,上面三老都谈了,他索性来务务实。他称赞了许多比自己年轻的诗人,大力肯定他们深入生活,学习古典诗歌和民歌所获得的成就。他说:“他们写得好,而且我告诉他们说,他们写得比我好。我多年有病,不能写。但是,我还要努力,我正在作准备。现在我六十岁了。我一定要用今后的年月,好好地写一部可能被党、被群众批准的长诗。把古今中外拿来做借鉴,接受传统,深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搞他一辈子。我要学到老,学到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不已。”郭沫若插话。 柯仲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说他的长诗的一部分已经经受住自己的考验。可以留下来了。说他最近半年来,特别是近两个月来,常常开夜车到天亮,不知东方之既白。”郭沫若笑道:“不知胡子之既白。”“你不要累坏了哟!”陈毅关怀地说。 座谈会生动地进行着,大家谈得津津有味,依依不肯离去。但是,天安门的华灯哗一下亮了,从高大的玻璃窗射了进来,晶明透亮。夜幕降临了,诗人们!告别吧!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可如今,老诗人们,还有几个在当时并不老的诗人们,都先后见马克思去了!这个有老帅参加的,别开生面的诗歌座谈会,只留下一张合影!然而,浩气长存,老诗人们的真知灼见,将永远照耀着中国诗歌前进、发展的道路! |
|
狂飚诗人:柯仲平传/王琳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