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极大,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却在困境中奇迹般地成长、繁荣、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延安不仅由一隅小城而成为中国的另一文化教育中心,而且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教育形态。这番文化奇观是与边区文化人艰苦努力密不可分。当时,边区汇集了来自革命根据地的文化人和从国统区来到边区的文化人。他们既是延安和边区文化教育的精英,也在共和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掌门人",对共和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
徐特立、吴玉章是边区的"耆老",也是边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1940年8月,徐特立回到延安,担任筹建中的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徐特立带领全院人员,克服人才、设备、资金缺乏等困难,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把延安自然科学院建设成一所设有大学部、高中部、初中部、青年技工学校,学生300多人的高等学府。这些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不仅为当时的大生产运动和边区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成为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批科技骨干。吴玉章1939年来延安,先后担任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新文字学校校长。1941年延安大学成立,吴玉章任校长。他认为,延安办学的目的是"在延安推进新的教育",即办新型正规化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各类专业干部和通用干部。因此,他根据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提出实施新型正规化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大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革除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病,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成为中共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周扬、周文等是来自国统区的文化人,他们分别是1937年10月和1940年来延安的。在延安的几年间,周扬先后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专职副院长等职。他组织鲁艺的文化骨干创作了《兄妹开荒》《十二把镰刀》《白毛女》等剧目,成为寓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一时风靡各个解放区。他利用工作关系,团结了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曹葆华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形成了后来著名的"鲁艺派"。尤其是他创立文艺理论的"延安学派",影响了中国文艺理论半个多世纪。周文1940年来延安后,先后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边区政府秘书长等职,负责筹办边区大众读物社,出刊《边区群众报》、《大众习作》,做文艺普及工作,是边区文化大众化的开拓者。还有边区的柯仲平、马健翎、李有源等,他们创办边区民众剧团,创作了许多边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诗歌、戏曲、民歌等,给边区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内容,有的作品至今为人们传诵。
李强、沈鸿、陈振夏等是边区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李强1938年2月从莫斯科到达延安,在延安搞了近10年的兵工。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 1939年至1943年,延安军工局所属工厂生产步枪9758支,子弹220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1500门,掷弹筒弹19.8万发,八二迫击炮弹3.8万发,修枪1万支、修炮4门,还为地方民兵制造地雷上千万枚。1942年李强兼任军工局局长,1944年兼任自然科学院院长,1944年荣获边区"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毛泽东为他题词:"坚持到底"。沈鸿是1938年带着10部机器,经过艰难困苦到达延安,后分配到兵工厂。据统计,从1938年到1945年,沈鸿与技术人员和工人共设计制造了供子弹厂、迫击炮厂、枪厂、火药厂和前方游动修械厂用的成套设备134种型号,数百台(套),还为民用工业设计制造机器设备,单机和重要部件400多台件。1944年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毛泽东亲笔给他题词"无限忠诚"。陈振夏1938年1月到达延安,2月分配到延长石油厂工作。从此时起,延长石油厂逐渐发展起来,职工由数十人增加到几百人,从旧井抽很少原油炼油发展到打新井,原油从原来的一天几百斤增加到有时甚至无处存放。据统计,从1939年至1946年,总计生产汽油163.94吨,煤油1512.33吨,蜡烛5760箱,蜡片3894公斤,延长石油厂被誉为"功臣油厂"。1944年5月,陈振夏被选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并获得毛泽东亲笔题词"埋头苦干"的奖状。
傅连暲等是边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奠基人。1937年1月,傅连暲领导的卫生所随中共中央机关来到延安,不久创办了边区医院并任院长。1939年中央医院成立并兼院长。经过几年艰苦创业,中央医院先后挖掘建筑了九层窑洞,可容100多个病人和25个产妇住院,还在兰家坪设立了延安第一个中医门诊部。在傅连暲影响下,从国统区来延安的中国红十字会专家如魏一斋、金茂岳、侯健存等,也留下来在边区工作。傅连暲还连续两次被中央妇联授予模范妇孺工作者称号,他亲自蹲点的杨家湾被边区政府评为"卫生模范乡"。1945年,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成立,傅连暲任副部长并兼中央卫生处处长。在他50寿辰时,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特意为他举行祝寿会,中央许多领导给他送了贺词、贺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