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我与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六章 是柯大夫保住了他们的腿
郭庆兰口述,徐宝钧整理

  1941年的冬天,西北风吹得枯树枝瑟瑟发抖,一对老鸦经不住寒冷也飞走了。
  八路军战士任远同志,从晋东北的二分区执行任务刚刚回到所在部队的驻地,反“扫荡”的战斗开始了。当夜他随部队向五台山的深处转移,翻越太白山时,遭遇敌人伏击,战斗中右脚踝被尖利的小树杈刺破,鲜血直流,情况紧急,他顾不得包扎,下山后迅速涉过沙河。河里尽是泥沙,他脚踝的伤口灌进了不少沙粒。为了摆脱敌人的尾追,过了河又急行军30余里,才到达预定的地点休息待命。任远打来一盆冷水洗脚,把表面的泥沙洗掉便倒在炕上睡着了。几天几夜奔波,他太累了。第二天凌晨,他疼醒了。一看脚踝,吓了他一跳,他的脚像刚出笼的大馒头,小腿也肿得亮晶晶的,比原来粗了一倍,像个粗木棍似的,痛得他不能动弹了。同志们只好把他抬到军区卫生部。
  军区卫生部的一名副部长带了几个外科大夫,一起给任远同志检查治病。检查时,大夫的眉头皱成个“川”字:脚部感染严重扩及小腿。大夫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又回来了。那位副部长说道:
  “我们详细检查了你的病情,经过认真讨论,认为你的腿从外部看已经溃烂,从腿部发肿的趋势看,内部比外部一定更严重,否则不会继续向大腿上发展,因此必须及早采取措施治疗,而我们手头又没有有效的消炎药,一般中药消炎,又无济于事,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危及生命,看来只能采取截肢手术了。虽然把你的右膝以下的小腿切除你没有右腿了,但可以保全生命,否则你性命难保。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目前医疗条件下万不得已的办法。你好好考虑一下,看这样处理行不行?”任远一听,犹如晴天霹雳打在脑门上,一时不知所措,悲痛的眼泪在眼眶中滚动。他思绪万千,一个八路军战士哪能没有腿啊,行军打仗不全靠两条腿吗?没有了腿还叫八路军战士吗?他痛苦地低下头,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又一想,锯掉一条腿可以保全性命,还可以为抗日做点事。他想来想去也别无良策,只好如此了。他迷迷糊糊睡过去了。他见大夫们拿来老百姓用的木锯,要锯断他的右腿,他大叫一声:“我要腿,大夫你们不能锯我的腿啊!”醒后原来是一场梦。这时他想起了白天一位战友送给他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到了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这部名著……翌日,任远同志向大夫们表了态同意手术,既然你们研究过了,那就为我动手术吧!
  熬过了又一个漫漫的不眠之夜,淡淡的阳光射进病室,早饭后,任远想大夫们该来通知他动手术的具体日期了,此时他真的不想大夫们再来病室。正想着,那位卫生部副部长领着一位大夫进来了,他30岁光景,中等身材,皮肤有些黑红,两颊瘦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像是一位外国人,但却说着流利的中国话。这位大夫对任远同志仔细地端详许久,然后细心地用手慢慢地从上到下在任远同志的腿上摸来摸去,边摸边问:“疼不疼?”接着让任远讲了负伤的过程,这位大夫一边听着一边注意着任远的表情,然后用双手合在一起深思了好半天,然后向副部长说:“不必动手术,右腿可以保住,我亲自负责治疗好了。他的伤口虽然严重,只要把沙子清理出来,浮肿就会慢慢消失,伤口便能愈合。”副部长听了又高兴又惊奇,立刻就说:“好!那就请你亲自负责治疗,我们太感谢你了。”柯棣华大夫转脸对任远说:“同志,你别担心了,我一定想办法保住你的右腿!”任远听了以后真是欣喜若狂,他高兴地连声道谢:“多谢大夫啦!多谢大夫啦!”大夫们离开后,任远迫不及待地向护士打听那脸色黑红的大夫是谁。护士们说:“你还不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有名的外科专家柯棣华,他是自愿从印度来中国帮助抗日的,医术高明,会讲中国话。你放心吧,柯大夫一定能保住你的腿。”任远听了更高兴了,庆幸遇上了一位好大夫,自己的腿有救了。
  当天上午九点来钟,柯棣华大夫一个人来了,他打开任远的绷带,细心洗净伤口,用镊子轻轻夹下烂肉,把药布塞进伤口进行清理,他细心地把小纱布塞进化脓的伤口中,将沙子一点点地往外拖带出来,然后再敷上一层黄色药膏。并且将浸过黄色药膏的纱布一点一点向伤口深处推进直到堆满伤口,再将伤口封好,第一次换药大约用了一个多钟头。柯棣华一直弯着腰,这时才直起腰来,看得出来,柯棣华大夫也是很累的。稍后,柯大夫对任远说:“我每天给你换三次药,放心,伤口会好起来的。有什么感觉就及时告诉我。”当天下午又换洗了一次,用了半个多钟头。晚饭后,在煤油灯下,柯大夫辛勤地又换洗了第三次。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病情一天天好转。十几天后腿上消肿了,伤口缩小了,不痛了。真是奇迹!只用了三十天,伤口完全愈合,可以下地走路了。柯棣华大夫为抗日战士保住了一条腿,让他继续为打鬼子出力。任远高兴地称柯大夫为“当代华陀”。
  50年后的一天,当有人访问任远时,任远讲了许多赞颂柯大夫的话,并撩起两个裤脚管指着右脚踝同左脚相比,激动地说:“由于柯大夫的精心治疗,我的伤口甚至没有留下一点疤痕,真是奇迹!我深切缅怀我的救命良医柯棣华大夫,我一辈子都感谢他!”
  1942年秋季反“扫荡”结束以后,不知什么原因,八路军战士刘晓春同志的双膝突然肿胀起来,以后不断加剧,两条小腿骨瘦如柴,脚如枯木,青筋裸露,已无支撑能力。医生诊断结论,别无他法,需将小腿截去,刘晓春同志痛苦极了。后来,他要求到葛公村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去治。担架抬了十天,到达医院驻地,有人领他到碾房,他心里害怕,目光迟疑。这时,柯棣华大夫来了告诉刘晓春:“今天不能住院了,敌人快来了,你要躲避起来,待情况好转时,再进行治疗。”医院便用担架把他送到青墟山西沟。
  三天后,柯棣华院长来了,刘晓春一眼认出,这就是让他躲避的人。柯棣华大夫问了他的病情后说:“从前线回来,又坐了十几天担架,看来是营养的通路受阻了。”刘晓春理解是营养达不到腿部,他更着急了,忙问:“柯院长,我的小腿还有救吗?”柯大夫转了话题说:“不要想这想那,要镇静乐观,过几天我还来。”
  又隔了三天,柯大夫又来西沟了,刘晓春很高兴。刘晓春带的一本《鲁迅论文选集》,映入柯棣华的眼帘,柯棣华便问他是否文教干部?他回答是。柯棣华微笑风趣地说:“那你唱个歌吧。”他当即唱了一曲《最后神圣的战争》,当他唱到“看他法西斯强盗,那些德国兵,那些该死的家伙……”时,柯棣华说那些日本强盗也是该死的家伙。柯棣华大夫表扬他歌唱得好,说他很乐观。说时从衣袋里拿出小锤子敲他的小腿,认真细致做了一番检查。柯大夫让他唱歌是要使他放松精神,精神放松了,就可以观察小锤敲他小腿后所得到腿神经的反应,这还可以审视他的情绪。一个高明的医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使患者接受了诊断。临走时,柯大夫叮嘱他:“别紧张,要乐观。”
  柯院长第三次到西沟时带去了三位中国大夫,又敲他的下肢。刘晓春问道:“柯院长,两条小腿能保住吗?”他拍拍他的背说:“我们初步观察,你的小腿可以保住,但要做腰椎和骶骨副交感神经手术,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力量治好你的腿。”他喜不自禁。说话间,柯大夫故意谈些使人高兴的事。说:“你看中国尽是好山河,青墟山是很秀丽的……”又问他是什么地方人、什么时候参加革命、家里有什么人等等。刘晓春心想:柯院长是印度人,为了帮助中国抗日,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来到这山沟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对柯大夫的尊敬油然而生。柯大夫用我们美丽河山来增强乐观情绪,使刘晓春深受感染,使他不禁拿出了他爱读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背诵其中的一首诗给柯大夫听:“历史在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柯大夫说:“今天不用忍耐和等待了。”听后,刘晓春和病友们发自内心地笑了。柯大夫最后对他说,如无敌情我们将安排你的治疗。刘晓春乐啦。
  敌人是过境,没有袭击医院,医院通知刘晓春下山住院了。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一所游击式的新型战地医院,设备简陋,但在那里能感受到情同手足的阶级兄弟姐妹的关心和体贴,在此缺药、营养又差的情况下,也能有高昂乐观的革命精神,足以弥补物质方面的困难。
  柯院长对他说:“这种手术过去只做过四例,你是第五例,我们尽可能把手术的条件准备得更充分些,你好好配合,手术是会成功的!”就要动手术了,医护人员把他抬上了手术台,开刀后,大夫们忙活了一阵子,脊椎的第六椎节终于找到了,穿刺成功了,医生反复抽送,最后取出20CC的脊椎液,整个手术只用了半个小时,就顺利地全部完成了。
  手术后,他被抬回病房铺位,只觉得头痛欲裂,天旋地转。柯院长每隔一个钟头就去看他一次,检查他的脉搏血压和体温,直到翌日天明。柯院长问他是否好些了。他回答头痛好了些,但头晕没有减轻。后来,他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太阳高照了。他一睁眼,看到柯院长仍坐在他的铺侧,问他病情是否减轻?他回答头痛见好,只是头还晕,有恶心的感觉。柯院长让他服了一些药。第二天夜里,他熟睡了,直到大天亮,醒来后病情明显减轻,只是还有点头晕。柯院长告诉他:“这种手术做了后,是要头痛头昏的,你只觉得恶心但不呕吐,看来手术是成功的,不过你要好好休息。估计两周后你将能扶着墙走路了,两个月后或许你能走十几里路了。”柯院长的鼓励,大大增强了他治好病的信心,对他身体的康复起了重大的作用。
  两周锻炼的结果,他能扶墙走路了。柯院长每天早晨辅导他练习移步,一、二、三、四的数着走,一个月后,他不扶墙也能走了。膝部红肿逐渐消退,下肢的皱纹也少了。原本如柴的小腿也慢慢丰满起来,柯院长每天检查他小腿丰满的程度,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说:“成功了,成功了!祝你好运!”刘晓春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十万分地感激柯大夫,含着泪花说了一句:“衷心感谢柯院长!”之后,刘晓春被安排到阜平温泉疗养。临走时,柯院长又关照他:“洗温泉易感冒,别贪凉!你要记住:不是洗澡,是理疗!”他把柯院长说的话牢记在心头,果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身体已经全部康复,正当他要出院重返前线时,于无声处听惊雷,忽然传来柯院长遽然长逝的噩耗,他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见到柯棣华同志的遗体已放在他居室门前的长条石板上,院内大树上也缠了白布……使他没法不相信了。刘晓春同志沉痛地说:“我们的好院长,好大夫,那么年轻,为了帮助中国抗日就以身殉职了!”刘晓春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特赋《南乡子》词一首,以寄托他的哀思:
  英日帝该杀,
  敌忾同仇共挞伐。
  蹈火赴汤何所惮,
  英侠,
  万里天竺卫我华。
  扶老亦背娃,
  分痛伤员孰及他。
  挥泪呼天哭北岳,
  家家,
  亮风高节赞老妈。
  五十多年后,刘晓春同志在缅怀柯棣华逝世的一篇文章中说:
  “多少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我深感医德如此高尚的柯棣华大夫的逝世,是我国医务界的一大损失。在中印关系的建设和友谊的发展上,失去了一位使者。在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失去了一位脚踏实地、亲自实践的旗手。柯棣华大夫纵然逝世了,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好作风与好医德,足以供我们永远学习。对我个人来说,是他保留了我的两条腿,使我能在祖国大地上奔驰杀敌,在四化建设中能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他的音容笑貌总是盘桓于我的脑海。西方有人说:‘逝者的生存,建设在活人的记忆上。’柯棣华院长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上!”
  说到这里,亦使我想起了中国当代诗人臧克家先生的两句诗:
  有的人活着,
  但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这个后面的他,不也正是柯棣华大夫吗?柯棣华精神在中国大地永远发出耀眼的光辉,永远鼓舞着中印两国人民前进!
  

我与柯棣华/郭庆兰口述,徐宝钧整理.—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