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
学习的典范 友谊的象征——中印两大民族友谊的象征 |
叶剑英 |
|
|
叶剑英 印度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逝世四十周年了。 一个印度医生,远离自己的祖国来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热忱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忘我工作,直至最后献出他年轻的宝贵生命。这种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38年9月,印度援华医疗队受印度国民大会的派遣和全印度人民的委托,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武汉,周恩来副主席、董必武同志和我会见了他们。当时国际法西斯势力猖獗一时,国内某些人散布的悲观论调也很流行。但在我们和医疗队聚会时,却听到他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柯棣华大夫在他们当中充满热情和活力。 医疗队在武汉、重庆等地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根据他们的要求,转赴敌后抗日前线。在延安和华北,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热烈欢迎。后来柯棣华大夫留任晋察冀,深入前线,救死扶伤,积劳病逝,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的死,在中国人民中引起巨大的悲痛,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领导人都给予过他很高的评价。 印度和中国是近邻,中印两大民族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两国人民曾经相互支援,使传统友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柯棣华大夫就是这种友谊的一个象征。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从来是互相同情和互相支援的。这种同情和支援对中印两国人民是非常宝贵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将柯棣华大夫的陵墓从河北唐县移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76年在石家庄建立了柯棣华纪念馆。陵园和纪念馆接待了国内外许多前来悼念和学习的同志、朋友。原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朋友和柯棣华大夫的亲属都曾先后来华访问过。在印度成立了以巴苏大夫为主席的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他们为增进中印友谊继续工作。原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大夫1957年12月逝世于访华期间,临终遗嘱,将骨灰一半撒在我国的黄河潼关渡口。我1958年访问印度时,曾探望柯棣华大夫的母亲和兄妹,他们为柯棣华在中国人民困难的时候给以兄弟般的帮助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表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博大襟怀。柯棣华的名字将永远为中印两国人民所牢记。 中印两国同属第三世界,历史上有着许多共同的遭遇,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理想和要求。五十年代,中印两国领导人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赞成。在今天纪念柯棣华大夫的时候,我祝愿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如长江、恒河一样长流不息,象喜马拉雅山一样万古长存。 1982年5月 |
|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
|
|